热点聚焦 绿肥压三年薄地变良田 专家认为农民种植利用绿肥技术有待提升
□□ 本报记者刘鸿燕刘家琴
当前南方稻田的绿肥刚刚翻压,利用冬闲田种植一茬绿肥,配合有关技术,可以明显提升耕地质量,有效抵御近年来的灾害性气候,实现双季稻稳产高产。
近年来,农业部高度重视耕地质量建设,大力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战略。据了解,在财政部支持下,农业部正在开展补贴试点工作,对利用空闲土地发展绿肥生产的地区进行补贴。接受记者采访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绿肥作物生产与利用技术集成研究及示范”项目首席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曹卫东说,这是一项为我国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也是为将来留下良田沃土、造福子孙后代的前瞻性计划。
种植绿肥可保粮食稳产高产
陈光华利用冬闲田种了3年绿肥,这位湖南省南县三仙湖镇万元村的村民说:“我种紫云英有5个好处。一是用肥少了,二是杂草少了,几乎不用除草剂,三是土质松了,四是稻谷成熟度一致了,五是水稻产量提高了。”陈光华一家种了20多亩水稻,去年晚稻平均亩产在1000斤以上,实现了稳产高产。
种植绿肥可以活化、固定土壤中的养分,翻压后可增加土壤速效养分来源,豆科绿肥还可以固定空气中的氮供作物利用。作为植物肥源,绿肥含有大量新鲜洁净有机物,可以有效增加和更新土壤有机质,并显著改善土壤物理结构和土壤微生物性状。湖北武汉市黄陂区农业局局长王和平在调研该区前川镇杨垸村的千亩紫云英稻田后,深有体会地说:“绿肥压三年,薄地变良田!”
农业部实施绿肥补贴试点项目3年多来,不仅积极推动耕地质量提升、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而且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曹卫东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豆科绿肥作物所含氮素的2/3来源于生物固氮,以稻田为例,每亩鲜草产量2000公斤的紫云英,每年可吸收氮素约为7公斤,其中固定空气中的氮素约为5公斤。此外,活化及富集磷(P2O5)约为5公斤、钾(K2O)约为6公斤,这些养分累计起来相当于稻田每亩省了半袋50公斤40%养分的复合肥,可基本满足单季水稻一般产量的养分需要。“以农业部每年补贴试点面积600万亩绿肥计算,由此直接和间接产生的养分量大约相当于尿素9.1万吨、优级过磷酸钙16.7万吨、硫酸钾7.8万吨,经济效益相当可观。”他说。
土地光热养分利用大为提高
据绿肥行业专项项目组对全国18个省市区调查,2008、2009、2010这3年绿肥种植面积分别比2007年增加了214万亩、676万亩、1323万亩。
发展绿肥可以大幅度提高土地、光热利用效率。绿肥作物既能填闲复种,也可以与其他作物进行间套种。更重要的是,绿肥不是一般的利用土地,而是充分利用闲置土地来填闲养地,光热利用时间增加3~6个月,复种指数提高50%~100%。其中南方单季稻区有6个多月、双季稻区有5个月左右的冬春季空闲时间可以利用。西北一季有余、两季不足地区,秋季有3个月左右的空闲时间可以利用。华北地区也有大量冬麦田闲置,可以利用的空闲时间超过6个月。
在我国发展绿肥前景巨大,生态环境意义也十分显著。据曹卫东介绍,目前我国每年季节性可利用闲置土地约7亿多亩,如果以30%左右发展绿肥,有望将我国绿肥面积恢复到2亿多亩的历史最好水准。如此,每年的养分生产能力相当于300~500万吨尿素、240~400万吨硫酸钾,分别相当于2009年全国氮肥用量的6%~10%、钾肥用量的21%~35%。所固定的氮肥可以节煤450~750万吨、节电30~50亿度。此外,我国钾矿资源匮乏,活化并吸收数百万吨土壤
钾的意义重大。种子品种更新繁育技术要落实
“随着需求迅速扩大,绿肥生产显现出一些问题,这集中表现在种子供应紧张和种植利用技术落后两个方面。”曹卫东对记者说,种子供应应当由国家主导,需要尽快落实品种更新、提升种子繁育技术,建立与需求相适应的种子生产基地和供应网络。同时要利用社会力量参与绿肥种子生产,特别是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抓住国家补贴的大好机遇,与当地主管部门形成战略合作关系,通过订单等方式建立种子产销链条,从而达到国家、企业、农户三赢的目的,进一步提高补贴资金的效率。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5-13/226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