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从悲壮走向豪迈


    本报记者余向东阮蓓

    千里岷山顶上的雪水,一点一滴汇成江河,滋润着四川盆地广袤的田野;祖国大家庭爱的潮水,从四面八方涌向川西坝子,温暖着灾区人民的心田。

    灾难,虽然铭心刻骨,但是随着时光的流逝,终将成为记忆,因为生命的力量生生不息,因为春天每年都会如期而至。就在2011年的这个春天,记者再次踏上灾区的土地,去探访震后恢复重建的故事,去感受悲痛过后的心灵修复,去体验不屈不挠的救灾精神。

    三年前的灾难令人震撼,三年重建给人另一种震撼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震惊世界的大地震,夺去了许多人的生命,山河破碎,满目疮痍。

    汶川县,地处震源点的映秀镇,一个小山村和一座水厂被彻底掩埋,一所中学完全变成废墟;

    北川县,超过2万人遇难或失踪,全县60%以上的房屋倒塌,各类基础设施全部被毁瘫痪,直接经济损失585亿元;

    青川县,地震中受灾面积最大,失去基本生存条件的区域涉及12万人口;

    都江堰市,绵竹市,什邡市,江油市,安县,茂县……

    三年过去了,人们还能从青川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绵竹汉旺镇“东汽”旧址、北川老县城曲山镇、映秀镇漩口中学遗址,以及岷山峡谷中偶有尚未被大自然修复的山体处,感受到切入肌骨的颤栗。外来人为死难者深深鞠躬,送上祭奠的花束。

    行走在灾区,扑面而来的春天气息、油菜的花香,还有灾区人民重建重生后的喜悦。

    灾后三年,数千亿元援建资金拨往灾区,数百万名援建人员涌向灾区,无数关注的目光投向灾区。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对口援建18个重灾县(市),提前圆满完成任务。灾区干部群众全力抗灾自救,重建家园,恢复生产。

    记者采访中注意到一个细节:北川新县城安昌河边,从南京移栽过来的桂花树上,挂着“大树移栽吊瓶液”;三年重建争分夺秒,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用“移栽”、“输液”、“抢救”来形容。

    历经两年多重建,北川新羌城拔地而起。全县震后重建的754个项目全部开工,总投资290多亿元,规划内投资项目完成率达90%。去年全县生产总值提高到地震前的十倍。

    绵竹市1214个重建规划项目,已完成1142个;近16万余户城乡居民住房重建于去年5月12日全面完工,13万余农户喜迁新居。绵竹市委书记兰开驰说,新时期绵竹精神定位为“坚定坚强坚忍不拔,敢想敢拼敢为人先”,“两年重返全省经济强县,三年再造一个新绵竹”。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按照国务院批准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四川省委、省政府坚持“规划先行、民生优先、科学重建、尊重自然”,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灾后恢复重建,于2010年9月底成功实现“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截至2011年3月底,纳入国家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的29692个项目已完工92.4%,完成投资7871亿元,占概算总投资8658亿元的91%;属于省定灾区县需恢复重建的13647个项目已完工81.6%,完成投资1052亿元。 

    4月14日,记者在四川省汶川县水磨镇采访途中,被一阵孩子们的欢笑声吸引。原来这里是汶川县第二幼儿园,是大地震后广东佛山市援建的,2009年9月投入使用。园长杨海蓉告诉记者:“水磨镇的适龄幼儿都可以在这里得到良好的学前教育。”见记者要拍照,孩子们纷纷挤到镜头前摆起了姿势。                               本报记者刘刚摄

    灾区城乡面貌、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建设实现了历史性跨越。预计今年9月底灾后重建任务将全面完成。

    灾区面貌犹如凤凰涅槃,脱胎换骨,不同时间到过灾区的人,会有观川剧“变脸”之感。四川省农业厅老司机邓全明发出感慨:“三两个月不往灾区跑,就找不到路喽。过去县与县、乡与乡之间就一条公路,现在四通八达。”

    曲晟,一个文质彬彬的小伙子,重庆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2009年3月通过考录进入北川县“农办”做公务员。“北川县城一天一个样,能够亲自参与重建,见证伟大历史,感到无比自豪。”三年来,有20多名硕士博士及近200名大学生进入北川行政事业单位,进入企业的更多。一大批充满活力的年轻人,投入到灾区恢复重建中来,成为北川的新居民。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移栽 耕地 土地 定位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