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铁庭本报记者操戈
科学有技巧,却不能投机取巧,科学要成为推进社会进步的生产力,从事科研的人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苦干实干加巧干,勤奋攀登,永不放弃!——王庆煌
在海南省的兴隆、儋州、海口城西,沿着王庆煌工作过的足迹,记者寻找着。他的履历并不复杂,甚至有些单一。自始至终在同一个单位,从基层科研员做起,一步一个脚印,一直做到院长。熟悉他的人,与他一起工作过的同事无不夸赞,王庆煌这个院长是实实在在干出来的,他的能力、水平、成绩都明摆在那里。
27年过去,弹指一挥间!看似过眼云烟,可其中酸甜苦辣的滋味,也非一般人能感受到。多年前王庆煌远在异乡的父母双亲相继离世时,他因工作忙碌顾不上见亲人最后一面,而内疚终生。27年,人生有几个27年?他一直属于热科院,从没离开过,连想都没想离开过。王庆煌常说,从事热区科研,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耐得住寂寞、沉得住气,与研究的作物交上朋友,迟早会有回报的。他自己更是这样做的,位至院长了,政务再繁忙,他每年都要挤出三分之一的时间来从事热区科研项目开发。
情系农民,潜心香草兰产业
初生牛犊不怕虎,1984年当时仅21岁的王庆煌,一从学校毕业分配到热科院香料饮料所,牵头负责香草兰课题研究。
香草兰被誉为食品香料之王,作物品种当时虽引进我国20多年了,但既不开花,也不结荚,更谈不上产品开发,自然状态下,授粉成功率不到1%,为破解这一难题,王庆煌先采取药剂反复试验,屡次失败后,再尝试人工授粉,经过3年的摸索,他终于掌握了香草兰人工授粉的最佳时间,并发明了简易的授粉方法——签拨手压法,授粉成功率达95%以上,而当时香草兰原产地的人工授粉成功率不足30%。
随后,又经过6年艰辛努力与上千次试验,香草兰终于规模化在海南引种试种成功。不仅如此,王庆煌还首创了香草兰人工荫棚栽培模式,年产豆荚达639公斤/公顷,超过世界香草兰主产国300~405公斤/公顷的水平。
香草兰本身无香味,但它含有200多种芳香成分,必须通过工程技术提升才能获得。在经历近百次失败后,他又摸索出香草兰鲜豆荚发酵生香技术,发明的单元式热空气发酵生香法,超过世界香草兰主产国平均水平的50%,产品质量符合ISO5565国际标准,又一次填补了国内工厂化加工香草兰空白。
为实现工程化、产业化开发,王庆煌又自行设计并建成了年产8吨的香草兰初加工中试工厂,在国内外首次设计研制果荚连续杀青设备,实现了鲜果荚清洗、杀青一体化;研制出食品专用香草兰酊剂,使用香、赋香功能更显著,针对性更强、用途更广泛;开发出香草兰绿茶、红茶等香味茶系列产品,年产值上千万元,其科研成果《香草兰的开发与应用》获得海南省科技成果转化一等奖。
开创“三位一体”模式实现一举多赢
在王庆煌出任热科院香料饮料所所长之际,当时所里是出了名的破旧,虽然海南建省办大特区多年,但经济形势并不乐观,所里经费特别紧张,工资发不出去,科技人员人心涣散。从老家远道而来看望儿子的母亲见已工作多年的王庆煌住在简陋不堪的砖瓦房里,连几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心疼得直掉泪,劝他不如换个好单位,他当时也有过一阵彷徨与迷茫。
“办法总比困难多,既然大家公推自己挂帅,自己就必须勇往直前,当好所里领头羊。”经过反复论证,王庆煌提出了“科研—开发—观光旅游三位一体”的发展思路:围绕市场需求确定科研重点,实行从引种、栽培到产品加工的一条龙研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抓紧开发香草兰系列茶、咖啡粉、胡椒粉、热带果脯等系列旅游食品;发挥邻近兴隆旅游区的地理优势,利用独特的热带香料饮料作物景观资源,创办热带植物观赏旅游景区。
定位准确了,接下就是抓管理与执行,否则仍是纸上谈兵。当领导光动嘴巴不行,许多事情还要亲历亲为,这样才有号召力、凝聚力、向心力。谈起开发热带植物观赏旅游景区的过程,现任所长邬华松对王庆煌最有感受。当时他们都很年轻,王庆煌是一所之长,也是青年突击队队长,每周有两次以上的义务劳动少不了,如今植物园里许多景观大道与林荫小路就是他们当初一砖一石筑成的。作业的搅拌机靠租,水泥沙石靠职工集资采购,所有劳工劳力全都是义务劳动。开始个别同志有怨言,但见所长活没少干、钱没少出,也就都自觉自愿融入这个集体了。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4-30/165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