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周总理为“洛阳燕菜”改菜名


周总理为“洛阳燕菜”改菜名

  □□ 宗佳

  洛阳,因地处洛水之阳而得名,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起,历史上先后有13个朝代在此建都,时间长达1650年。自古以来,这里墨客骚人云集,因此有“诗都”之雅称;牡丹香气四溢,又有“花都”之美誉。在最辉煌的时代,这座大城与欧洲的罗马城遥遥相对,分别为东西方文明的核心。在这里,旧新石器刀耕火种,拓荒农耕文明;在这里,“河出图、洛出书”启蒙伏羲演绎八卦太极;在这里,汉代经学、魏晋玄学、隋唐文化、程朱理学等基本代表了华夏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而世代传承……但是新中国成立后,最让洛阳人民自豪和难以遗忘的,却是周恩来总理与洛阳的缘分。

  总理妙改菜名

  据《洛阳大事记》记载,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曾4次莅洛,对洛阳情有独钟,对洛阳牡丹文化也有着浓厚兴趣。1973年10月14日,周总理陪同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到洛阳访问,下榻当时的友谊宾馆。据《友谊宾馆志》说,中午周总理宴请加拿大客人,上了几道洛阳水席菜,其中就有流传千年的“洛阳燕菜”。当周总理看到“洛阳燕菜”和菜品上大厨精心雕刻的牡丹花时,风趣地说:“洛阳牡丹怎么飞到桌子上来了?”在服务员介绍菜名“洛阳燕菜”后,周总理笑着说:“洛阳牡丹甲天下,菜中也能生出牡丹花。应该叫‘牡丹燕菜’。”满座都鼓起了掌。自此,洛阳水席的菜谱名称发生了微妙变化,“洛阳燕菜”改名为“牡丹燕菜”。这真可谓“菜以花名,菜以花传”。周总理的改菜名,让洛阳水席名声更隆。

  回顾往昔,周总理还曾三到洛阳,不过都没赶上牡丹盛开的季节,三许其愿,终未践言。这也给洛阳人民留下了太多遗憾。1958年4月25日,周总理到洛阳视察,主要是视察三门峡大坝建设情况以及洛阳的农业、农村情况。这一天,他来到偃师南蔡庄(今天的首阳山镇)的洛河边,视察农田水利建设情况,并对洛河防汛工作提出要求,对当地发展农业灌溉予以肯定。时洛阳市、洛阳地区分设,此次周总理没有到洛阳市视察工作。周总理后来多次提到洛阳牡丹,非常希望在牡丹盛开的季节前来观赏洛阳牡丹。然而,错过这次绝佳的机会后,周总理再没能在春季踏上洛阳的土地。

  1959年9月,周总理到洛阳视察工业项目建设。其间,周总理参观了一拖,对企业生产作出了重要指示。这一次,周总理专门提到了洛阳牡丹的发展问题,表示希望春季到洛阳看牡丹。

  1961年10月8日,周总理和陈毅元帅陪同尼泊尔国王来洛阳,参观了龙门石窟。这一次,在周总理的提议下,陈毅元帅为龙门石拱桥题写了“龙门”二字。至今,这两个字仍然镶嵌在龙门石拱桥上。但是这一次,周总理再次发出了与洛阳牡丹失之交臂的感叹。

  品德撼动古都

  龙门石窟自北魏开始开凿,造佛凿龛的同时留下了很多造像题记与碑文,后人将北魏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二十款题记拓下来,装裱成册,即“龙门二十品”。“龙门二十品”是我国书法艺术中的代表作品,极其珍贵。

  1973年10月14日,周总理陪同加拿大总理参观龙门石窟的时候,见到了“龙门二十品”的碑帖,当即爱不释手地翻看起来。他看了看标价,一看价格不菲,非常遗憾地放下了。

  后来到了宾阳洞的服务部,周总理再次拿起碑帖,看到价格能够接受,就小声对随行工作人员说:“你们身上带的钱够不够?大家凑凑,给郭老(郭沫若)带一套。”但工作人员身上带的钱凑一块儿也不够。这时,陪同参观的洛阳市领导看到了,走过来诚恳地说:“总理,我们送一套给您吧!”周总理严肃地说:“国家财产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这时,一名随行人员说:“总理,是不是可以让他们先给一套,回北京后,再把钱如数寄来。”周总理摆摆手语气坚决地说:“不行,不行,那他们就更不会要钱了。”最终,周总理没有买走碑帖。

  一位当年在场的老干部说:“一个大国的总理,居然连小小的碑帖都没能买走,这件事情令人深思。周总理伟大的人格,两袖清风的高贵品质,每次回忆起来都让人深受感动。”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牡丹 核心 项目建设 土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