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验室到田间的“三农”情怀 ——访CCTV2010年度“三农”人物、永业科学院院长仝宝生
□□ 本报记者宁启文
2010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连续第七年增产,科技在其中发挥了显著的支撑作用。据统计,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到52%,对于这个数字背后的含义,永业科学院院长仝宝生深有感触。仝宝生当选CCTV2010年度“三农”人物,评委会对他的评语是“带领永业科学院,汇集了全国近100位科研学者与专家,致力于将创新技术推广到中国广大农户,出身农家,农学硕士、农大学子不忘回馈‘三农’”。近日,记者专访了仝宝生,了解到一位科研人员服务“三农”的深深情怀。
把农民需求作为科研指南针
“现阶段,科技研发要和推广结合,科技要和服务相结合,科技工作者、营销服务工作者和农民生产者相结合,创新的科技研发和科技推广模式,对我国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要起更大的作用。”仝宝生说。
“科技研发和推广,首先要了解农民真正的需求,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多年在田间地头与农民打交道,仝宝生始终将农民的需求作为研发推广的指南针。“我们经常说科学技术创新,其实就是要根据这些需求,沿着科学技术自身的规律去寻找解决方案。”
“永业生命素是一款解决农民需求的产品,是永业科学院的科学家们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研发出来的既便于农民使用,又可提高农作物单产,同时还可以抵御自然灾害的集成性高科技产品。”仝宝生所提到的永业生命素,是由前内蒙古化工研究院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高静多年潜心研发的科研项目,能使农作物增产10-30%,在仝宝生与永业科学院多位科学家的努力下,永业集团完成了从科研项目到产品的转化,并于2008年进行全国市场广泛推广。
在推广永业生命素的过程中,仝宝生带领着永业研发团队扎根田间,做了无数次实验,不断提高从其原材料中的提取率,同时研发系列产品,从最初的广谱型,到现在的小麦、玉米、水稻、茶叶、烟草、黄瓜、西红柿等各种专用型。甚至连产品包装在研发时也经过仔细考虑,“一个小瓶就是一个标准喷雾壶的用量,农民直接加水,使用起来更方便。”
与农民共享科技与财富
2008年9月,仝宝生曾经去内蒙古土右旗推广永业动物生命素,邬二民是他的第一个客户。仝宝生说:“乳腺炎、产科病、代谢病、胃病这是当地牛群最常见、最多的疾病。”邬二民和仝宝生谈起养牛的知识,气氛热烈,可一提到永业(动物)生命素就顾左右而言他。“当时我隔三四天就去他家一次,大约五六次之后,他终于同意尝试一下永业生命素。”
现在的邬二民已经成为永业生命素最积极的推广者。在仝宝生的帮助下,邬二民所在的村镇建起了永业科技服务站,为当地的牧民提供服务。“我们给这个站配备了大学生、电脑、科普书籍,在推广产品的同时,也为当地农民提供科技服务,帮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仝宝生说,“农民经常来永业科技服务站咨询问题,这样服务站就变成一个庞大的信息平台。”
“永业科学院是服务跟进,和农民共享科技,同时为农民提供他们所需要的生产调节剂、肥料、种子等等。永业科学院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下到永业科技服务站,就可以有效地实现产品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的转化。”仝宝生说,“也正是把科技、营销和农民的增产增收有机结合,永业获得了企业成功和农民认可,也为中国的农业技术推广创出了一条新路。”
截至2010年年底,永业科学院在遍布全国的乡镇、村庄设立了2万多家永业科技服务站,仝宝生与科学专家们通过这些科技服务站将优秀的科研成果及农技科普知识传递给广大农户,直接及间接服务近4亿亩农田。
与农民共享科技人才
“通过专家带动更多专家,再通过专家培训更多的农技大学生免费为农民提供农技服务。”仝宝生这样介绍永业科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
仝宝生加盟永业公司后,组建了永业科学院,建立了一个百人专家团队,这些专家不仅参与研发,还针对科技服务站、深入到田间地头为农民服务。仝宝生组织专家开展培训工作,专家互相学习,专家培养专家,获得更全面的技术知识,然后再用优秀的农技推广技术培训大学生。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2-12/2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