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商机的诞生和环境的退化


商机的诞生和环境的退化 ——论乡村旅游开发中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博弈(上)

  □□白儁风任荣

  乡村旅游是指利用田园景观、农耕活动以及农耕文化等乡村特有的物质和文化资源,吸引都市人群回归自然和乡土,享受返璞归真的农耕活动和文化趣旨的旅游活动。乡村旅游是农村实现经济结构转型的重大举措。合理开发乡村旅游,不仅有利于农民增收,还有利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然而,在巨大的经济利益刺激下,当前乡村旅游呈现出一窝蜂的态势。部分乡村旅游有名无实,为了追求短期利益,无视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为了牟取少部分的私利,而置公共利益于不顾。这完全抛弃了乡村旅游以维护清洁的自然环境和宝贵的乡土资源的前提,也背离了振兴农村经济和帮助农民致富的宗旨。乡村旅游开发的矛盾根源,在于开发过程中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失衡,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分配不合理和责任不明。乡村旅游开发,实质是一局多方参与的博弈。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实现各方共赢共存局面的不二选择。

  商机中诞生的乡村旅游

  工业革命以后,随着社会分工的逐步细化,城乡二元化趋势的加强,生活在都市中的人们被水泥森林围困,不仅怀念都市外的一抹青山秀水,更向往田园生活的安宁和惬意。这种心理需求最终被一些具有商业头脑的人理解为一种消费者的诉求,而这种诉求孕育着极大的商机,因此正是在这种消费者诉求基础上诞生了乡村旅游。农业本身是生产利润低于社会平均利润的产业,农业的这一性质决定着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传统农业一旦有机会就会发生转型,农业用地将不只是践行农业生产这一单一功能。乡村旅游正是将生产利润较低的农业与利润较高的旅游业相结合,实现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转型。

  “无利不起早”的乡村旅游开发者

  从消费者的角度讲,乡村旅游的产生使自己的消费意愿得到满足。而站在开发者的角度,则更多地是关心这个巨大的商机背后将会带来多么丰厚的经济收益。当前,我国乡村旅游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已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每年的“五一”、“十一”和春节三个旅游“黄金周”,全国城市居民出游中选择乡村旅游的约占70%,每个“黄金周”可形成约6000万人次规模的乡村旅游市场。由国家旅游局在全国倡导的创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已达到359家,遍布内地31个省市区,覆盖了农、林、牧、副、渔及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农业的各种业态。据测算,目前全国乡村旅游景区(点)每年接待游客超过3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400亿元人民币。

  面对如此庞大的国内乡村旅游市场,手中拥有资源或持有资金的开发者们再也按捺不住了,纷纷将手中的资源和资金投向乡村旅游市场,期望能趁着大好势头赚得盆满钵溢。正所谓“无利不起早”,开发者总是希望以最短的时间、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回报,这就导致了经营的短期性和利益的私人化。完全由市场主导的乡村旅游,由于开发者的趋利心理,容易造成开发的不合理和竞争的无序。而由此产生的堂皇的宏观经济数据往往给人造成假象,不能反映产业的可持续前景。实际上,宏观经济数据的持续走红暴露了开发者竞相牟利的心态,掩盖了乡村旅游开发中的种种隐患。

  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的退化

  公地悲剧。“公地悲剧”是指单纯地追求最大化利益的个体在没有相应制度约束下,其短期行为对公共利益造成的损失。乡村旅游资源的产权属性是私有产权、公共产权的结合。房产及家庭财富是私有财产,而当地整体自然环境及人文环境、乡村旅游品牌等则是相关主体共同拥有的财富。由于不能排他地使用,乡村中的每个成员以及外来投资者都可以利用这些公共财富。在缺乏相应的机制管束下,农户之间、投资者之间展开了对公共资源的无序争夺和使用,使得原本基础设施条件就相当薄弱的乡村资源过度开发,环境发生退化,从而导致“公地悲剧”。在乡村旅游地发展中,“公地悲剧”主要表现为环境恶化,资源过度使用、退化和潜在毁灭等问题,严重损害了旅游地的形象,动摇了乡村旅游的根基。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经济效益 数据 生态效益 森林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