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一坡一景胜 一沟一乾坤


一坡一景胜 一沟一乾坤 延庆县用青山绿水诠释发展新理念

  □□郭东亮王玉玲

  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去年10月,北京市延庆县千家店全镇371平方公里晋身国家4A级景区,沟域经济发展领军全市;接待游客47.5万人次,千家店全镇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800万元。“四季花海”大尺度打造花卉景观,全镇的花卉产业年收入突破3000万元。

  几年来,延庆初步形成了“千家店百里山水画廊”的自然山水模式、“四海镇四季花海”的特色产业模式和“八达岭探戈坞音乐谷”的长城创意文化产业模式等沟域经济发展模式。蓬勃发展的沟域经济,也为延庆建设高端一流绿色北京示范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百里山水入画来

  “百里山水画廊”这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名字,已在不经意间走进了北京市民的生活,成为市民休闲旅游所向往的乐园。

  千家店镇位于延庆东部深山区,空气清新、山峦重叠、水景众多,林木绿化率达到82%,拥有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滴水壶、乌龙峡谷等众多自然景观和朝阳寺等历史文化遗迹,形成了秀水湾、长寿岭、古家窑等特色民俗村。

  2008年底,根据本地自然条件、产业基础、历史文化等条件,经过专家多次考察论证,千家店镇决定对域内诸多自然资源进行合理有效地规划,针对千家店沟域纵深长、面积大、内容多、功能全的特点,将整条沟域确定为“百里山水画廊”。2009年,共投资5000多万元,按照“点、线、面”梯次推进,系统建设十二个节点。一期完成了干沟、秀水湾、镇区、古家山寨、滴水壶、乌龙峡谷六个节点的建设。道路两侧建设观景台16个,水文景观5处,改造沿线14个村庄外立面11万平方米,立节点景观标志62处,以向日葵为主,调整农业种植结构6800亩,大尺度地营造大地景观。

  百里山水画廊的建设,使传统农业向深度一二三产相结合的多功能农业转变。在千家店镇退稻的农田里,1.4万亩杏树成长起来,每当杏花开时,全镇飘香;杏树下万亩黄芩,成片的紫色花海让人沉醉;当七八月份千亩葵海盛开时,这里又成了摄影爱好者的天堂。这些农田不但具有经济价值,还具有观赏价值,成了名副其实的生态观光农业园区,也是风景独特的旅游资源,前来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

  市民来了,城里的资金和智力优势也随之而来。投资1000万元修建的“艺术家交流中心”已投入使用,户外写生基地正在形成。目前,千家店镇已与北京20所高校签订写生协议,来自中央美术学院、中央工艺美院附中两所学校的近400名师生首批入驻百里山水画廊,开始户外写生,其它18所高校也将陆续入驻。

  去年10月,百里山水画廊通过国家旅游局4A级景区验收,千家店镇成为全国第一个镇景合一的景区。

  鲜花铺满致富路

  如果说百里画廊是千家店镇利用山水资源成功开发的一条沟域,那么与它毗邻的四海镇通过发展特色的花卉产业,成为北京市花卉种植面积最大的基地,用鲜花铺就了一条幸福致富之路。

  初秋时节,金灿灿的万寿菊、香气浓郁的玫瑰花、如火似焰的红掌,延庆东部的山区乡镇四海、珍珠泉、刘斌堡,绵延30公里,绽放成花的海洋,花农忙碌着采收鲜花,幸福在这里绽放。

  四海镇位于延庆东部山区,平均海拔700米,森林覆盖率达80%,年均降水500毫米左右,这里空气清新,气候宜人,昼夜温差大。经过专家论证,四海镇的气候、土壤非常适宜山地花卉的生产,生产的花卉不仅质量好,而且货架期长、病虫害少、色泽鲜艳。在2002年以前,这里的农民还一直靠种植玉米等传统大田作物为生,农民人均年劳动所得只有3505元。而2002年,在北京农学院、北京市、县林业局的帮助指导下,四海镇试种百合花卉25亩获得成功。

  百合花开启了四海镇的花卉发展之路。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到2010年,全镇花卉面积达到6575亩,有14个村成了花卉专业村,引进花卉公司4家,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8家,1200个农民当上了“护花使者”,占全镇劳动力的近一半。

  如今,四海镇草盆花的种植户都有了固定的销售市场,茶菊、万寿菊、玫瑰种植户通过“公司+合作社”的形式,有了保护价收购渠道,甚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从2008年以来,四海镇的草盆花销往北京3000万盆,占北京市场销售量的四分之一。花卉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加快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截至2010年底,全镇的花卉产业收入突破3000万元,全镇人均增收4200元。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花卉 鲜花 万寿菊 气候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1-13/1193.html

  • 农民建议种子要经过不正常气候条件试验
  • 九江县:产业小区建设成气候
  •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