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昱乾
据民政部统计,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2009年底已达到1.67亿,其中大约60%以上的老年人口在农村。农村地区老年人比例、老龄化速度都远远高于城镇水平,农村养老需求强烈而迫切。2010年下半年笔者对山东荣成市渠隔村农村养老问题进行了实地调研,由此了解分析现在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现状,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大力关注。
山东荣成市宁津街道办事处渠隔村,现有243户人家,人口556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人166人,占人口总数的29.86%。全村无大型工业,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在当地比较具有代表性,年人均收入4200元,全村大约有20%人口常年在外打工,在荣成市属于经济条件较为落后村,2009年村集体收入仅5万元,其中3万元为扶贫资金。该村从2009年11月份开始实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凡是60周岁以上老人,每月平均至少可领取55元养老保险,五保户(60周岁以上无儿无女)每年享受政府补贴1400元,可以申请入住镇敬老院,由村集体一次性支付敬老院费用1500元,如有大病,医药费用由村集体支付。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改善,越来越多的新瓦房取代了老房子。但是,笔者看到许多老人仍住在老房子中,很多老人仍为缺少医药费发愁,虽然生活水平提高了,老人的精神生活仍然十分孤独。
由于农民收入水平低,积累少,地方财力有限,家庭养老方式仍为最主要的养老方式。受“成家靠老人,养老靠儿子”的传统观念影响,造成了农村老人经济上主要依靠子女接济,生活上主要依靠子女照顾的现状。渠隔村93.4%的老人采用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只有6.6%的老人采取了社会养老,居住在敬老院,而这6.6%的老人基本都是无儿无女,属于“五保”家庭,家庭养老仍然为最主要的养老方式。
与城镇养老制度相比,农村养老保险金额较低,很难满足农村老人的基本生活支出。根据荣成市政府公布的数字:按居民缴纳最低档养老保险计算,2009年该市个人缴纳496元,60周岁之后月领取养老金79.7元。而通过调查,渠隔村老人人均月消费支出235元,现行养老金政策难以满足农村老人日常生活需要。与此同时,2009年威海城镇居民平均退休金则为963元/月,两者差距巨大,养老保险城乡二元化十分严重。
村民对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认识不足,相关医疗体系建设也不到位。由于对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认识不清晰,很多老人抱着传统的养儿防老的观念,不愿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渠隔村党支部书记张平说:“在推行养老保险制度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群众的不理解,很多群众觉得把钱放在养老保险上,还不如放在银行里,放在银行里照样有利息而且能随时取用,而养老保险只能等60岁之后才能用。”
此外,由于农村现有医疗保障体制不完善,具有广覆盖、低保障的特点,并没有将老人作为重点扶持对象重点进行保障,老年人群体由于自身身体特点,医疗需求更多,实际上需要更多的医疗支持。调查了解,该村65岁的谭秀卿老人患有冠心病,每年药费大约5000元左右,而她跟老伴两人一年生活费支出也就3000元。
子女外出打工,老人独居空巢,精神孤独问题普遍存在。76岁的张德志大娘的情况代表了大多数空巢老人的现状:“老伴到地里干活去了,孩子都在外面打工,有时候几个月回来不了一次,我身体不行,干不了地里的活了,就在家收拾收拾菜地,做做饭。”青年农民大量外出打工,一方面造成对老人生活照顾的严重缺失,另一方面使得老人精神无人慰藉。在一个村庄内部的老年人集体活动基本没有,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十分单调。
从对荣成市渠隔村农民养老问题分析中可以看出,农村老年人存在的问题具有普遍性,需要从国家政策及社会多个层面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由于我国现有农村新型养老政策尚处于起步阶段,补助力度小,很难充分保证老人的晚年生活,因而在较长时间内,家庭养老仍将是我国农村最基础的养老方式。要通过加强思想教育,引导青壮年农民自觉地承担赡养老人义务。
养老问题从根本上来说就是经济问题,只有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才能使农民有更多的钱投入到养老保险上,才能使农民真正自主选择养老方式。只有农民手中拥有实实在在的经济保障,他们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老年生活的后顾之忧。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1-08/159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