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五谷——粮食的历史(上)


五谷——粮食的历史(上)

  穆祥桐

  谷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食物,在中华民族的文化生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无论哪个民族,都有大量的关于谷物的传说。谷物生产是中国农业的主要内容,因此,在历史上的不同时期,出现了五谷、六谷、九谷、百谷等称谓,它们成为农业或粮食的代称。清代学者程瑶田(1725—1814)还著有《九谷考》一书,对粱、黍、稷、稻、麦、大豆、小豆、麻、苽等9种作物进行考证。后来其他称谓渐少,五谷定为一尊。至今的春联,五谷丰登仍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祝愿。

  稻的栽培利用。稻是中国古代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中国是亚洲稻的起源中心。至20世纪90年代中,中国已发现80余处有水稻遗存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福建、广东、云南、山东、河南、陕西、上海、台湾等省市和地区。其最早的遗存,距今已有9000余年。这也是为什么说我们的农业历史有1万年之久的原因之一。在距今7100多年前的浙江罗家角遗址发现的水稻,已经籼型和粳型并存。在距今近70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了大量的碳化稻谷和农业生产工具,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在黄河流域也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水稻遗存。中国的水稻从周代起开始外传,向北首先传播到朝鲜,向南传至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地。日本学者也认为他们的稻作,是由中国长江下游传播到日本的。在汉代,中国已经出现了双季稻。现在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稻田养鱼技术,是唐代时期南方出现的。宋代的《陈旉农书》,反映当时江南地区已出现了一整套完整的水稻耕作栽培技术。明代宋应星写的《天工开物》中指出:“今天下育民人者,稻居什七。”水稻已成为中国人的主要粮食了。清代的《古今图书集成》记载了16个省份的水稻品种3400多个。中国现存的水稻品种资源约有3万多份,经过历代的精心选育,培育出了用途不同,能够抗御水、旱、盐、倒伏的、众多的优良品种。

  黍和粟的栽培利用。黍和粟是中国北方以黄河流域为中心最早驯化的栽培谷物。黍又称黄米、糜子;粟又称谷或谷子。黍的野生种称“蓈”;粟的野生种称“莠”,即狗尾草。二者在中国均有广泛分布,《诗经》中已有“不蓈不莠”之句。从现有的考古资料可以看出,中国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共有49处发现黍和粟的遗存,它西起新疆,由西向东经甘肃、青海、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山东,遍及黄河流域,其中以甘肃、陕西、河南三省最为密集,年代也以这三省为早。在山西万荣和甘肃秦安,在河北武安和新郑出土的黍、粟遗存,表明距今8000年中国已经栽培黍粟了。汉代的《氾胜之书》和北魏时期的《齐民要术》已有较为详细的黍粟栽培技术记载。由于黍生育期短、耐瘠、耐旱,与杂草的竞争力强,因此在农业的早期阶段,对于黍的重视较强,但后来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及麦作的推广,黍的种植逐渐减少。粟在唐代前期都占据着粮食的主导地位,有时甚至成了粮食的代名词。如汉代著名思想家贾谊和晁错宣传重农思想的文章即名为《论积粟疏》和《论贵粟疏》。但中唐以后,南方水稻生产发展,粟在粮食作物中的主要地位逐渐发生了变化。由于粟在北方农业冬麦中的重要,所以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已培育出近90个品种。从《齐民要术》一书反映的情况来看,当时已出现早熟、晚熟、有芒、无芒、耐旱、耐水、耐风、抗虫等不同品种。虽然黍、粟在今天早已不如历史上那么辉煌,但因其在食用上的特殊用途和营养,如北京的一些风味小吃的原料即为黍,所以至今仍有一定的栽培。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稻 粮食 品种 粮食作物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