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农民工涨工资有什么影响?


农民工涨工资有什么影响?

柯炳生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农民工的收入情况不容乐观,当然,全年的具体情况如何,还要看复工进度与宏观经济发展。尽管可能有短期波折,但从长期看,农民工收入不断增长的总体趋势,是不会改变的。因此,其所产生的各种影响,也是不会改变的。

  根据国家统计部门数据,2019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9077万人,人均月收入3962元。而在2009年,农民工月工资才1417元。10年提高了1.8倍。从绝对值看,平均每年月工资提高255元。

  农民工工资上涨,对于农民家庭收入增长是大好事,至关重要。我国农民净收入中,来自外出打工的工资性收入所占比例不断提高:2006年为38%,2019年为41%。而来自种养业的净收入比例大幅度下降,从43%降低到24%。

  工资性收入的增长,包括两个因素:外出打工人数的增加和人均工资水平的提高。其中,外出打工人数近10年来的增加不到30%,而人均工资水平的增加为1.8倍。农民工工资水平的增加,是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

  我国城乡人均收入的比值,从最高时2009年的3.33,缩小到2019年的2.64,农民工工资的上涨功不可没。

  不过,与此同时,农民工工资上涨也直接拉升了农村劳动力价格;农业用工的成本,不断上涨。

  一个突出的例子,就是新疆的人工摘棉花成本。早些年,摘一公斤棉花,人工费是5角钱。后来,逐渐上升到1元、1.5元、2元,乃至2.5元。粗略估算,棉花采摘环节的人工成本,最高时占到棉花销售价格的40%。

  人工采摘棉花成本剧增,一方面,导致了新疆棉花采摘的快速机械化,另一方面,也大大改变了我国棉花种植的区域结构。

  2019年,新疆棉花产量已经占到了全国总产量的85%,而东部地区棉花生产急剧萎缩。曾经的种棉大省河南省,棉花种植面积从90年代初期的1800万亩,减少到现在的50万亩。东部地区棉花生产急剧减少的根本原因,是规模太小、难以机械化,劳动成本太高。原来种棉花的地,现在大都种了小麦和玉米,普遍机械化作业。

  劳动力价格上升,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挑战,也是机遇——其加快了我国农业机械化的进程。2008-2018年期间,我国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从46%提升到67%以上。

  畜禽养殖方面也同样如此。养殖企业不断扩大规模,不断改进设施技术,提升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与此同时,我国延续了千年的传统养殖模式,即家家户户院落里养猪养鸡自给自食的方式,除了在西部偏远山区还零星存在之外,已经普遍消失了。

  对于山区和丘陵地区来说,粮食生产面临的挑战日益突出。在劳动力成本高企、难以机械化的情况下,农民种植粮食等大田作物的积极性必然大大降低。最后的结果只能是3种情况:撂荒、极端粗放管理、改种高增加值作物(如林果茶菜等)。

  从长远发展趋势看,山地和丘陵地区粮食面积减少,改种其他作物,势不可免。对此要有思想准备和正确认识,不必大惊小怪。改种果茶药菜等,也很必要,也是满足人民对美好食物的需要。另外,这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可能更为有利。有些地方,还可以促进乡村观光旅游业的发展。

  农民工工资不断上涨,也对农村的土地制度产生重要影响。时间越久,影响越大,是大利。

  先说土地承包制度。早些年,围绕“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政策,争论不休。但是,近年来,已经很少听到争论了。其根本原因,就是农民工工资大涨。

  以前,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靠种地,农民也没有社会保障。因此,土地对于农民,既是生产资料,也是托底性的社会保障。现在,如前所述,农民收入中,务工收入比例已经远远大于种养业收入;同时,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建立,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日益弱化。

  以前,外出务工的农民,如果失业了,可以回到土地上,自己耕种,满足基本的温饱。而现在,机械化之后,小规模农户已经基本不可能自己耕种。在市场化条件下,温饱问题就是收入问题。尤其是对于绝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来说,让他们再回农村,既不可能,也没有意义。他们已经不想种地,也不会种地。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农民收入 丘陵 外出务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