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编竹雕木掘出致富宝藏


编竹雕木掘出致富宝藏 ——返乡青年方红大别山深处谱写青春之歌 本报记者 杨丹丹

  

  

  

  

  方红(第一排右三)展示工艺品。

  在安徽省岳西县的大别山深处,有一位特殊的“木匠家”。她虽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木材雕刻专家,却能巧妙地将大别山区农林废弃物“变废为宝”。这位“木匠家”名叫方红,是当地返乡创业青年中的一个。2014年初,方红放弃在上海一所国际学校的任教机会,回乡创办了这家以废柴弃枝为原料的工艺品公司。

  从创业到创新,再到整个村庄的“破茧蝶变”,方红写出了一首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废材大用,朽木可雕

  岳西县位于大别山腹地,既是蚕桑名茶以及良种瓜蒌之乡,也是全国最大的无公害高山茭白种植基地。不过,每年茶桑修剪、林木间伐时,总有大量梢头枝丫、瓜果藤条等无法得到妥善处理,为村居环境治理带来困难。

  方红的创业项目让这些昔日的废弃物重新焕发出了生机。

  还没走进工厂庭院,远远地就望见各种形状和规格的木料。方红说,这些木材都是她从周边地区的农民那里一件件收集起来的,大多数都是农民地里常见的松木、樟木、柳木,也有菜园、桑园修枝搭架剩下的“边角料”。

  这些“边角料”经过方红工厂的匠心重造,往往就能变身成一件件精致且富有艺术美感的家具用品——咖啡桌、小木凳、屏风、墙面挂饰,应有尽有,不一而足。在专门存放木质加工成品的仓库里,各式各样的木质产品样式独特,每一件都散发着淡淡的木质清香。

  不过,这样的势头并非一日而就。建厂初期,方红的公司里只有9人。经过5年的坚持与创新,工厂规模已经扩大到近300人。与此同时,通过境内外展会与跨境电商相结合的方式,工厂获取了稳定的外贸订单;通过专场推介会,工厂与国内多家知名企业达成了礼品采购订单。在创意与技术的双重支持之下,方红的工艺品制造事业行稳致远,实现了国际、国内的“两翼齐飞”。

  

  编竹雕木,取法自然

  为了守护濒临失传的竹编和木雕手艺,也为了探索农村污染问题的解决方法,5年来,方红带领团队扎根在岳西县响肠镇的千佛塔村。他们用实干精神和精湛手艺盘活了农林废弃物,建成了将一根根枝条、一堆堆废柴弃枝“点铁成金”的生态循环产业。随着巧思与技艺的注入,本是废柴弃枝的文创产品身价骤增,热销海内外。

  工艺品所需原料均就地取材,如废弃的茶树枝、桑树枝、秸秆、各类瓜果藤条等。这些原料或者被切割成圆木桩、长板条乃至数厘米厚的圆木片,经过手工制作,将“非遗”技艺与现代艺术熔融合一,令废弃物改头换面,重生为一件件精致且富有艺术美感的工艺品。从起初单一的枝丫拼凑到现如今的依形而塑,方红团队已研发出家居装饰、节日饰品以及红色旅游纪念品等17个不同主题共3000余款产品。这些产品在市场上的价格高低不拘,有的几百来块,有的能值好几千元。

  “每年的4月到7月是订单旺季,也是岳西县人民最为忙碌的时期。”方红对记者介绍道:“来自国外的圣诞节订单,最迟在10月份就已经发货完毕。”尽管最忙碌的时候已经过去,但方红似乎还没有停下来喘口气的闲暇。她表示,目前的工艺成品仍然相对粗糙,希望未来可以糅合更多的中国本土的文化元素、生活元素,传达出一种居家、快乐的生活理念。

  

  大才巧用,不负韶华

  方红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英语专业。这几年,随着公司客户群体的增多,方红收到的国际订单也越来越多,外语专业带来的语言优势让她的外贸工作如鱼得水。方红说,手中的四门外语使她能够进行跨界融合,在与国际客户实现顺畅沟通的同时,更加打开了外贸市场的大门。

  木造工艺品事业的蓬勃发展也带动了周边百姓的增收。“扶贫工厂+居家就业示范基地”的生产模式、“原材料采购+技术培训+生产加工+贫困户+外贸出口”的全产业链厂区内扶贫方式、“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原材料产业化收购模式……依托一系列经营思路与管理方式的探索创新,方红的公司先后为大别山区留守妇女、贫困人口、单亲妈妈以及残疾人士等提供了700多个工作岗位,帮助近200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茭白 林木 高山 蚕桑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