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优先保障“三农”政策供给和要素投入


优先保障“三农”政策供给和要素投入 周应华 李冠佑 刘磊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没有强有力的保障措施,就难以如期补上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专门部署强化农村补短板保障措施,出台了很多含金量高的政策,目的就是要强化“三农”政策供给和要素投入,确保如期完成任务。

  要加大资金投入。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短板,必须有真金白银的投入。当前各级财政收支压力比较大,许多方面都在压减支出,但补“三农”全面小康短板的钱不能少,必须优先予以保障。要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三农”投入力度,千方百计拓宽资金来源,中央预算内投资继续向农业农村倾斜,加大地方债用于“三农”规模,进一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投入比例,确保财政投入与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相适应。信贷资金是“三农”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积极引导金融资本投向农业农村。强化对“三农”信贷的货币、财税、监管政策正向激励,充分调动金融机构积极性。同时强化金融机构支农责任,发挥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作用,督促保险机构及时理赔,更好满足农民特别是新型经营主体的金融需求。

  要强化用地保障。近年来,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对设施农用地和建设用地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但现行土地管理政策难以适应发展需要,农村“用地难”问题突出。要在坚守耕地红线、生态红线的前提下,改革创新农村用地政策。将农业种植养殖配建的各类辅助设施用地纳入农用地管理,合理确定辅助设施用地规模上限,允许农业设施用地使用耕地,为发展乡村产业必需的一些辅助设施提供落地条件。现在许多地方把建设用地指标优先用于城市二三产业,发展乡村产业的用地指标很难申请。要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求,把更多建设用地指标用到“三农”领域,新编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省级制定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时安排至少5%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保障乡村产业发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也可以通过入股、租用等方式直接用于发展乡村产业,盘活这些土地资源,破解农村的地“自己用不上、用不好”的困局。

  要夯实人才科技支撑。人才、科技是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的关键要素。针对当前农村人才匮乏、引导城市人才服务“三农”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要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畅通各类人才下乡渠道,支持他们到农村干事创业,有组织地动员城市科研人员、工程师、规划师、建筑师、教师、医生下乡服务,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扎根乡村的人才。要着力破解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创新机制不完善的问题,部署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加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加强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抢占科技制高点,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应用到田间地头。

  要深化农村改革。改革是发展的不竭动力,必须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2020年是农村改革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要着力抓好党中央部署的重点改革任务。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研究制定延包具体办法。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制定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配套制度,开展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全面推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优先保障“三农”政策供给和要素投入,要针对农村基层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和工作落实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有的放矢、精准施策,缺什么补什么,为补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领域突出短板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撑。

  (作者单位:中央农办秘书局)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强化 耕地 上限 核心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