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奋起的号子在群山间回荡


  共识一经形成,夺取产业革命胜利的内生力量便凝聚起来了。

  玉米种植面积调减下来了。2018年,贵州全省调减玉米785.19万亩,是2017年调减面积的20多倍。腾出来的面积,种上了蔬果药茶菌等高效替代作物,种植面积达666.67万亩。群山环绕的黔南州平塘县,农业人口占比超过9成。2018年4月,记者前去采访时,这个国家级贫困县调减了18.45万亩玉米种植面积,部分乡镇调减率达到80%以上。

  调减玉米,当然不是产业革命的全部,但在调减玉米的过程中,贵州干部群众思想观念、发展方式和工作作风悄然转变。懒惰麻木、因循守旧、小农经济思想被破除,积极作为、探索求变、融入大市场的观念树立起来,思想统一带来了步调一致。与特色高效产业相配套的发展方式随之而来,乡村产业开始重规模、重标准,农民开始有了组织起来、抱团闯市场的意识,传统农业加速向现代农业转变。干部中间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真抓实干之风,以较真碰硬的作风保证产业革命不断前进。

  共识的达成,意味着全省上下认识到这是一场绕不过去的革命。但这不代表着顾虑的消除:产业选得准不准?农民会不会干?资金能不能跟上?有没有产量过剩的可能?会不会富了老板、苦了老乡?

  一系列问题,等待答案。真正的考验,刚刚开始。

  打法

  “八要素”是怎么抓的?“五步工作法”是怎样开展的?

  任何一场深刻的产业革命都不可能靠一招一式取得成功,让贵州山区落后的农村改天换地,也非一朝一夕之功。这场深刻的农村产业革命,是一项从头到脚的系统性工程,从转观念到选产业,从育龙头到强联结,从产得出到卖得好,绝非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

  这场革命伊始,贵州省委就充分估计到了它的复杂性,定下了思想观念、发展方式和作风转变的总基调。省委主要领导要求,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施工队长”的职责,牢牢把握好贵州农村产业发展“八要素”,推动产业扶贫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同时,贵州农业农村系统按照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总原则,明确了打赢这场革命必须抓住的“八要素”。

  “八要素”中,第一项就是产业选择。它所回答的是“不种玉米种什么”“贵州适合干什么”“在全国市场上,贵州的产业优势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

  “我们总部基地生产的石斛一直没能通过欧盟GAP(全球良好农业规范)认证,而贵州基地的产品顺利通过了。”经此一事,贵州济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峰对贵州的生态优势有了更深切的感受,坚定了立足贵州做大石斛产业的信心。

  山为特色、绿为主色,倚特而立、向绿而行,这是“贵州产”夺取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但由于耕地有限,要把优势真正发挥出来,还要下足绣花功夫。

  为此,贵州省委明确,总体上坡度在15度以下的耕地,主要发展蔬菜、食用菌、草本中药材等高效作物,15度-25度坡耕地主要种植蔬菜、中药材、茶叶、精品水果等,25度以上坡耕旱地全部退耕还林还草,还林以经果林为主,并大力发展林下经济。至于玉米,方向是种好种优,不搞一刀切。

  贵州全省500亩以上的大坝共1725块,每一块都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一个突破口,更要“精打细算”。农村产业革命打响后,贵州省委抓住500亩以上大坝这个关键点,一坝一策编制方案,以县为单位系统部署,重点依托龙头企业带动,向着精品高效调整产业结构。

  政策安排上,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印发蔬菜、食用菌、茶叶、中药材等经济作物生产指导意见,由县确定主导产业,县委书记、县长亲自抓,一县一业,全产业链发展。那些种植基础好、市场潜力大、有龙头企业带动的高效作物,则整村、整乡集中连片规模化推动。

  目前,贵州省级规划、市州指导、县区落实的政策设计已基本完善,全省88个县的主要领导在这场革命中已完全就位,每县重点支持1-3个规模产业,每乡镇着力打造1个特色种类,每村突出1个优势品种,向着做大做精做强的方向前进,在全省掀起一股产业结构大调整的浪潮。

  产业的“黔”坤大挪移,很大可能会带来新产业“休克”现象。一系列后续问题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解决,新产业可能“休克”甚至“流产”。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玉米 蔬菜 经济作物 耕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