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将党支部建在扶贫产业链上


将党支部建在扶贫产业链上

  林树锋

  广西苍梧县围绕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标,突出产业扶贫这一重点,坚持党建工作与产业开发紧密结合,贯彻现代农业发展理念,着力打造结构完整、惠及覆盖面广、能实现持续“输血”的扶贫产业链条,有效带动贫困村和贫困户脱贫增收,全县产业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高站位谋划,围绕产业扶贫精准发力

  苍梧始终把抓好产业扶贫作为巩固脱贫成果,提升精准扶贫质量,防止“断崖式返贫”的基础性工程,高位推进,全力实施。

  “一盘棋”谋划全局发展。县委、县政府完善好全县产业发展顶层设计,制定全县扶贫产业开发总体布局要点,细化资金落实、项目实施等配套方案,推动各项政策和项目精准落地。

  全力筹措资金投入产业开发。在县级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持续扩大产业扶贫资金在资金分配中的比重,3年来共投入8340万元用于发展扶贫产业,实现所有行政村、所有贫困户产业资金全覆盖。发挥金融扶贫作用,3年来共发放扶贫小额信贷资金1.78亿元,实现对入股合作社或龙头企业的贫困户“应放尽放、贷全贷满”。

  因地制宜发展产业项目。结合苍梧山地多、适合发展林果茶等产业的优势,确定县级“5+2”、村级“3+1”特色产业发展方向。落实“5+N”机制,对招商项目、镇村上报产业项目进行多方面论证和实地调研,切实提升项目可行性。引进一批龙头企业落户苍梧,并为企业在苍梧发展提供一系列配套的精准服务。

  高标准试行,实践发展“太平模式”

  2016年,苍梧县在京南镇太平村试点“党组织+合作社+经济能人+贫困户+龙头企业”的产业扶贫“太平模式”。2017年,太平村贫困户每户获分红收益1.1万元,村级集体经济获分红5万元,解决了太平村贫困人口、村级集体经济的增收问题,“太平模式”也被确立为全县产业扶贫的基本模式。

  党建引领,产业有活力。发挥党支部、党员致富带头人的组织作用,由太平村党支部牵头党员、经济能人成立太平村发宝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动全村贫困户以劳动力、小额信贷、土地等方式加入合作社,建立太平村养猪基地,破解了谁来建、如何建的问题;依托龙头企业产、研、销的优势,由通达公司为合作社提供猪苗、饲料配供以及技术指导等服务,收购并销售由合作社所代养的肉猪,实行最低保护价制度,破解了谁来管、保收益的问题。

  龙头企业带动,降低风险。通过党组织介入,使得村级合作社实现村级自主经营管理,以及县级和镇级指导、扶持、监督“双重覆盖”,确保合作社在管理方向上不出现偏差,为以往贫困户发展产业组织难、合作社经营管理难、产业抗风险抵御难等问题开出了“治病良方”。高维度覆盖,扶贫产业遍地开花

  全面推广“太平模式”。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2017和2018年继续按照“太平模式”的做法,立足六堡茶、砂糖橘、迟熟荔枝、肉猪、肉牛、网箱鱼、黑木耳、中草药等特色产业,提高产业模式的辐射面和带动面。目前,“太平模式”的产业效益覆盖全县40%以上的贫困户,实现了全县扶贫产业全覆盖。

  “三区四园二基地”扩大辐射效应。发挥自治区四星级原生六堡茶、自治区三星级东安荔园生态种养核心示范区、自治区级仙迹桃花岛核心示范区“三区”辐射作用,全县8个示范园、47个示范点带动3000多户贫困户平均每户增收3500元以上;京南镇扶贫产业园、沙头镇上垌村扶贫产业园、温氏产业园、新县城易地扶贫产业园“四园”,解决了30多个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标和8000多户贫困户增收问题;沙头镇大寨黑木耳种植基地、岭脚镇人和鱼乐网箱鱼养殖基地“二基地”,分别辐射带动了400多户贫困户、3000多名村民脱贫致富。

  建立“六堡茶扶贫车间”。依托六堡茶原产地优势,推行“党支部+龙头公司+扶贫车间+党员+茶农(贫困户)”模式,克服茶叶基地建设“小而散”、茶农卖茶难、企业收茶难、问题调解难等问题。目前仅六堡镇就有960户贫困户的4200万元扶贫小额信贷资金入股7家茶企(合作社),全县有89个村的集体经济发展资金投入六堡茶产业,实现了持续稳定增收。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荔枝 黑木耳 温氏 土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