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农资零售进入微利时代 _农资市场


很多开店有些年头的农资零售商,都比较怀念早些年的暴利经营,那个年代赚钱似乎太容易了,简直就是奇货可居,只要手头有充足的货源,就能狠狠赚上一笔,根本不用担心货卖不出去,而且都是主动找上门来的生意,很多普通的产品甚至是假冒伪劣产品,也能上量并且卖出高价,利润十分客观。显然,那样的年代已经过去了。
  
  当前,产品的利润高低成了部分零售商选择产品的主要参考标准,利润高就接,并且主推,喜欢卖新产品,因为新产品赚钱,利润低就不卖或者不主推,很多好产品就因为利润低而丢在角落里,以利润主导产品选择和经营,理由很简单:不赚钱的事谁干啊?这也直接导致厂家将渠道利润看得过分重要,为了渠道利润而做表面的“产品差异化”,为了渠道利润而定价离谱,为了渠道利润而将产品价值与价格严重分离。
  
  有些零售商感谢老外的产品价格攀高并且年年涨价行为,不在于其真正推动了用药水平的提高,而在于自己销售的产品可以堂而皇之的提价和增加利润,以前2-3元/桶水,了不起赚1元/桶水,现在8-10元/桶水,赚3-4元/桶水轻轻松松,而且农民能接受,外企在高举高打方面功不可没(当然,外企在渠道利润设计及分配方面也是十分惊人),零售商怎么会不夸赞老外的厉害?
  
  然而,由于行业重复化建设,产能严重过剩,以2011年我国农药市场为例,农药产量约为250万吨,而国内总需求量仅为30.8万吨,出口量超过125万吨,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农药出口国,产量过剩,竞争同质化,产业竞争加剧,企业利润率不断下降,如国内草甘膦的年需求量约为5万吨,实际产量约为30万至35万吨,而国内该产品的产能已达到116.6万吨,需求、产量与产能的数据差异可以直观的告诉我们,产能过剩已经到了行业的非常严重的地步。
  
  因此我们看到,进入买方市场的农药行业,供大于求,恶性竞争、窜货不断、市场秩序混乱,同质化产品的盈利空间越来越小,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卖农资产品还能一直暴利经营吗?农民是不是也会算经济账了?反观之其他行业的零售利润变化,恐怕不得不回到现实中来:农资产品零售的利润到底高还是低?我们是不是也要进入微利时代了?
  
  再来看看国家政策方面,2010年9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农业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正式公布《农药产业政策》,这是近十多年来,政府部门首次出台、专门针对农药工业发展的一项产业政策,国家将通过行政和法律等手段整顿市场环境、规范市场秩序,包括近两年来一直传得沸沸扬扬的农药管理新条例,内容和方向其实已经很明确,首要的是农资产品的规范化,假冒伪劣产品将逐渐淘汰出市场,农药产品更加正规化,使得价格更为透明,同时随着厂家规模化发展,对渠道的掌控意愿更加迫切,对终端价格体系的控制逐渐加强,可以预见,微利经营将是农药经营未来的方向。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十年聚焦“三农”,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是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要求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国家在政策上鼓励土地流转,支持农民走集约化、规模化的经营,必然导致农村土地流转速度加快,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不断涌现。种植大户对农资产品较为熟悉,购买时喜欢货比三家,不轻易接受零售商的建议,对价格非常敏感,并且影响周围普通农户,为了压低价格甚至组织周围的农户团购农资产品。为了拼抢种植大户,各级经销商不得不摊薄利润,甚至是没有利润空间,“赔本赚吆喝”的事情并不少见,不求赚多赚少,只求维持住现有的市场份额。
  
  同时,城市建设和工业用地的增加,国家对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的不断投入,土地征用越来越多,农村占用良田建房的现象非常严重,耕地面积在不断减少,这是不争的事实,而零售商的数量近年来一直在增加,一个乡镇几十家农资店、一个街面十几家农资店已经十分普遍,大家争抢着日益减少的土地用药面积(虽然用药水平一直在提高,但是物价上涨更是不断攀升),竞争能不白热化?能不杀价滥价?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连续 数据 重复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