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开启中国农资大企业时代_农资市场



分析显示:2010年前,这种整合以资源性企业的产业链纵向延伸为主;2011年后,业内新兴的复混肥企业开始成为横向拓展的主角。晋煤集团、阳煤集团、中海化学是前者的代表,史丹利、金正大、六国化工和新都化工则是后者中的典型。
   综合而言,产业链整合表现为四种情形:首先是资源性企业向下游延伸。其中,晋煤集团以煤为基,通过多年的并购扩张,去年尿素产量已突破900万吨;阳煤集团通过一系列并购重组,也达到了470万吨/年的尿素产能,两者都通过产业链整合完成了由矿企向肥企的华丽转身。
    其次是生产型企业向上游渗透。这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宜化集团,近年来该企业先后进入云贵、内蒙古、青海、新疆,并购重组了湖北双环集团、重庆索特公司等20多家企业,一举成为中国最大的煤化工、磷化工、盐化工企业之一,拥有了足以支撑企业百年发展的资源。此外,施可丰投资四川雷波开发磷矿资源。
    再次是生产型企业横向扩张。这方面复混肥上市企业的市场扩张值得关注。比如史丹利化肥公司在吉林、山东德州、广西贵港、湖北当阳、河南遂平和宁陵等地布局7家子公司,比如山东金正大全国建成和在建生产基地已达10个,再比如六国化工成功竞购江西贵溪化肥有限公司,双赢集团在重庆、四川、贵州、内蒙古、甘肃等地密集建厂等等。近几年,横向扩张已成为复混肥企业迅速崛起的主要路径。
    最后是上下游一体化发展。中化化肥、中东控股、中盐红四方等企业在上下游一体化整合上表现突出。其中,中盐红四方通过整合四方磷复肥、中盐株化以及中盐总公司旗下的其他氯碱项目,形成特有的盐-碱-肥完整产业链的案例值得业界借鉴。

    企业融资刮起上市风
    “十一五”至今,上市融资作为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终南捷径,在大型肥企间蔚然成风。2010年以来,山东金正大、新都化工、安徽司尔特、史丹利等肥料企业密集上市更在化肥行业中掀起了一波上市热潮。目前中国在海内外实现上市的化肥企业已有40余家,农药企业有近20家。
    一旦上市,多数企业发展将驶入快车道。江苏华昌可谓化肥行业近几年搭乘上市快车实现发展突破的企业。始建于1970年的江苏华昌于2008年9月上市后,当年即荣膺中国氮肥行业50强企业。在资本推动下,2010年该企业在合成氨、尿素、行业主营业收入等三个领域均跃居行业50强。华昌之前,河南心连心、沧州大化、四川美丰等化肥企业也均在上市后突破了发展瓶颈。
    金正大、史丹利、司尔特等新兴复合肥企业通过上市实现的突飞猛进尤其值得业界关注。
    2010年9月,经过短短12年的发展之后,山东金正大实现了挂牌上市。这次上市一举为金正大募集资金15亿元,该资金投向两个项目:一是60万吨/年新型作物专用缓控释肥项目;二是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这两个项目让金正大在生产能力和技术储备上有了质的飞跃。前者缓解了公司产品的供不应求状况,后者的建成使得金正大进一步巩固了在缓控释肥领域的技术领先优势。
    公开数据显示:2009年金正大营业收入为41.6亿元,2010年上市后,2011年金正大营业收入大幅增至76.3亿元,两年间营业额增幅达83%。上市引发的蝴蝶效应由此可见一斑。
    金正大之后,新都化工、安徽司尔特、山东史丹利等肥企也相继上市,上市公募均给企业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以2011年1月上市的司尔特为例,该公司首批募集的9.88亿元不仅为其70万吨/年氨化造粒缓释肥的扩建提供了资金支持,上市当年司尔特营业收入增幅就达32.78%,大大超过2010年9.5%的同比增幅,司尔特的资产总额也实现了133%的大增。今年其70万吨/年氨化造粒缓释肥项目建成投产后,上市的后续效应将得到进一步体现。
    除了获取充裕的发展资金,上市带来的其他机遇也不胜枚举:对内有助于企业建设完善的经营结构、确保核心管理层稳定、吸纳保留优秀人才等等;对外则能扩大公司知名度、树立品牌形象、扩大市场影响力。

    资源争抢进入白热化
    作为资源密集型产业,近年来肥料企业向上游整合磷、钾资源的力度逐步加大。靠近资源地的企业加快步伐收购探矿权和矿山,远离资源地的企业开始向资源省份进发,实力雄厚的企业更是放眼海外、抢占钾资源。大型肥企之间的主战场已经从营销市场上移至资源供应。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化肥 钾肥 尿素 氮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