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我国农资企业面临生存挑战


工厂直销、外商准入 我国农资企业面临生存挑战

四川农资集团 李震

  我国农资企业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无论是在产品、经营模式、技术服务还是资本上,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均存在较大差距,随着开放进程加速,工厂直销,外商进入等种种挑战及渗透将会从多方面显现出来。

  从上游厂商分析,工厂选择介入流通有着多种深层次的原因。

  一是中间环节本身过多,经营效率不高。计划供应的层层调拨制度,并不是化肥物流的最经济路径。以往,农资商品从生产厂商到终端用户之间通常要经过四到五个经营环节,每个环节加价获利,其间发生运输、储存、损耗,这不可避免导致了经营成本上升。如工厂附近的基层供销社,完全可以直接和工厂衔接购销,并没有必要通过中间若干级批发商转手。同时受计划经济影响,一些企业形成了官商作风,服务意识淡薄,无法高效率地从事批发业务,市场竞争的结果自然促使流转成本降低,不经济的流通环节受到淘汰。

  二是企业改制,员工分流的需要。一些国有化肥生产企业,在计划经济下形成了庞大的员工队伍,面临竞争环境难以分流安置,便组织起来成立一支庞大的销售队伍,派到全国各地驻点销售,客观上促成了工厂大规模介入流通。虽然客观不一定让企业能获取有益的边际收入,但主观上有利于企业更了解市场,有助于产品实现最优的经济价值。

  三是出于税收上的考虑。若通过向自己的农资公司低价销售,可转移利润和减少税收负担。如一吨化肥正常销售价格1800元,进项抵扣1000元,按化肥生产13%的增值税,需要缴纳104元税金,如果按1200元卖给自己控制的农资企业,只需上26元的增值税,同时国家对农资流通企业免收增值税,这部分税负自然大幅减轻。此外,通过两次销售,还可以形成翻番的销售收入,既有利于经营费用的合理摊销,又可获取更多的融资支持。

  工厂直销模式的建立,以经营化肥为主的农资企业很快遭遇到上游生产业的渗透,众多的上游工厂不再向省级农资企业供货,而是通过自建的流通企业向下游客户直销。使得农资企业经营化肥总量减少,品种下降,而自身建立的销售网络,也面临无货可卖或不够卖状况。

  从外商企业分析,他们早已瞄准中国巨大的农村市场,在我国正式加入WTO后外商大量涌入。

  面对中国巨大的农资市场,外资企业早已垂涎,支撑他们的不仅有雄厚的资金,还有优秀的管理人才、先进的营销经验。更重要的是,一些外商通过合资和独资的方式,占领了部分我国处于技术空白的市场。中国早已出现了合资的农药项目和公司,外商独资和合资的种子公司已有60多家,比如上海杜邦农化有限公司是中美合资企业,在1990年就已进入中国,这是第一家由世界著名跨国公司投资的企业。德国的拜耳公司在中国把农业作为它的四大核心领域之一来发展,在杀虫剂、杀菌剂及兽药领域都显示出雄厚的竞争实力。在我国正式加入WTO后,可以说是挑战大于机遇。在这种情况下,肥料作为农业最主要的生产资料,遭受冲击将在所难免。这种冲击直接表现在进口肥料的质量好,品牌响,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间接表现在随着大量质优价廉的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将造成国产农产品产销量减少,肥料的整体需求下降。

  WTO后中国将逐步放开肥料进口的限制,大量的国外肥料企业将瞄准中国这个广阔的市场,那么国内肥料和进口肥料相比差距有多大呢?

  一、价格方面,由于发达国家的化肥企业在资源、生产设备、工艺、规模以及管理等多方面拥有优势,因而国际市场上单质化肥价格均低于国内。其次是国家对进口化肥采取了减免关税、增值税等措施,而对国产化肥,除部分小氮肥外,则征收增值税。因此,国产化肥与进口化肥价格竞争不在同一起跑线上。再者是我国企业体制原因,与发达国家企业相比,同样规模、同样工艺的装置,我们的职工人数是别人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加之我们的原料价格过高,(如生产氮肥所用的天然气,我国每立方米l元左右,而俄罗斯仅为0.2-0.3元)生产成本大,价格上缺乏竞争力。

  二、肥效方面,国产肥料从个别品种如尿素上,它的内在质量已接近进口肥料。但在整体水平上,特别是复合肥、钾肥在肥效上和进口肥料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如目前在我国广东地区使用的进口复合肥主要有挪威产(无牌)、德国产“狮马”和俄罗斯产“阿康”牌三种高浓度无机复合肥,其共同特点是养份含量高、质量稳定、外观好,在颗粒大小、抗压强度、水份含量、水溶性等方面均符合国际标准。在使用效果上,较国产复合肥普遍增产10%以上。国产复合肥与进口复合肥相比,优势仅体现在价格方面,目前国产复合肥的价格要低于进口复合肥500元一1000元/吨左右。但随着中国加入WTO,这种价格差距将逐步缩小直至不复存在。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化肥 氮肥 品种 种子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