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农资行业生产企业与流通企业相互渗透现象透视


在中国农资行业,生产企业与流通企业的相互渗透已经成为一种充满争议的现实。资源、网络、资金、股权,各种模式遍地开花,但都朝着同一个方向。是与时俱进,还是市场倒退?是科学发展,还是盲目冒险?在产业、市场逐渐放开的今天,面对这样的话题,有人谨慎,有人偏激,有人欲罢不能,有人永远沉默,而有人,却成为一株风雨之中的“墙头草”。
    在这个阳光照耀的春天,不论你是怎样的心情,这场渗透正在进行。
    1998年,农资行业在经历了连续几年的严冬之后,似乎离春天越来越近。时至岁尾,39号文件(《关于深化化肥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国发[1998]39号)呼啸而出,铁板一块的农资市场终于松动。生产企业与流通企业在约定俗成之下的老关系开始发生变化,相互之间跨领域的蔓延与渗透悄悄开始,随后几年,农资市场烽烟滚滚,群雄并起,中国农资人在市场奶酪的争夺之中各自走上了相似而又不同的道路。
    在国家对产能过剩行业开始大力调控与全面推进农村流通市场的大背景下,生产与流通的相互渗透再次成为行业关注的热点,在资源与网络的相互较量之中,在是与非、得与失的讨论之中,中国农资产业破雾前行。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九禾农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晓军是一个低调的农资人,但是行业公认他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陈晓军之所以敢于先出手,我们不可以忽略的是,在他背后是一个强大的泸天化。
    1998年11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化肥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取消了国产化肥指令性生产计划和统配收购计划,由化肥生产和流通企业自主进行购销活动,这对于多年来习惯了“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化肥生产企业来说,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1999年泸天化公司上市之初即面临了化肥行业周期性发展的低谷,此时化肥市场低迷,产品价格不断下滑,由于公司没有自己的营销网络,产品销售受制于流通环节的中间商,应收账款不能及时回收,给公司的生产经营带来巨大压力。
    泸天化决定突出重围。踩着WTO的脚步,由泸天化股份有限公司、天华股份有限公司、泸天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共同出资,由泸天化股份公司控股的集商贸、生产、投资于一体的全新现代化股份制企业——九禾农资股份有限公司于2001年12月16日在重庆宣告成立,正式启程。如果说“39号文件”是中国化肥产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那么九禾公司的诞生也可以说是中国农资产业向市场化迈出脚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九禾农资股份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立足于中国农村化肥流通领域和化肥销售领域的现状,积极参与化肥企业重组,开创了化肥企业进入农资化工销售配送和化肥生产领域行业的先河。泸天化九禾公司自2001年底成立以来,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目前已成为中国化肥行业最大的拥有农资、化工产品销售网络的大型流通企业,农业部将其列为首批重点扶持的农资连锁经营企业;工商总局也把泸天化九禾公司作为农资流通领域的龙头企业推向社会并承诺诚信经营。2002年至2005年的泸天化九禾公司销售收入分别为16亿元、19亿元、25亿元、30亿元,提前一年完成了五年计划,并计划于2009年销售收入达到50亿元。
    速度越快的列车逆向而来的风更大。九禾公司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听到了许多“不同看法”,有一些农资人认为,“九禾”其实是泸天化集团内部的一个销售公司,集团下辖两大化肥生产企业的产品交到“九禾”,是“左手交右手”的性质。泸天化集团的这种产品销售模式对于其他农资经销企业来说,是一种不公平竞争的“垄断经营”行为,因为其他经销企业在泸天化集团根本买不到限价内的尿素,只能通过“九禾”购买“加价”后的产品,这其实是在中间增加了一道销售环节,集团靠垄断赚取了产品“生产”和“销售”两道利润,造成化肥价格从源头就比较高,而且其价格在化肥市场有着不可低估的“火车头”作用。对于这些观点九禾公司都以沉默做了应答。
    “九禾现象”引起许多业内人士热切关注。有专家如此评价:九禾公司的成功运作顺应了国家关于化肥流通体制改革的精神,开创了化肥企业直接进入流通领域、并向纵深发展的化肥市场改革新模式,提高了企业的抗风险和顺应市场的能力。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化肥 尿素 连续 土地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