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从“的哥奶爸”到菌肥大咖


  他清瘦,皮肤黑黑的,谈吐时总是很腼腆。

  他用两年时间,跻身中国菌肥第一阵营;他的推广,一场会订单7万吨;他的团队,像打了鸡血,个个勇猛……2017年11月,他和他的企业斩获“中国有机肥行业突出贡献人物”和“中国有机肥十大品牌”双料大奖,成为有机肥行业专家、企业和媒体热切关注的行业黑马。中国有机肥行业能囊括此双项殊荣者,凤毛麟角。

  他的创业历程,少有人知。他就是中创亿丰肥料集团董事长刘亚民。

  走出国企 下海卖肥

  2009年10月,在潍坊国有纺织厂当了十几年正式工后,刘亚民决定辞职下海:眼前一片迷茫,只觉得要到外面闯一闯。

  放下铁饭碗,才发现日子不好捱。为了生计,刘亚民干起出租车司机。辞职初期不敢告诉父母,当的哥还得带孩子,孩子放学就坐在副驾驶上,陪他一起拉客,不少乘客戏称他“的哥奶爸”。

  在农业大市潍坊,出租车上常见南来北往的农资业务员。一次攀谈,业务员说,你是学农的,不整点肥料可惜了。刘亚民灵机一动,找到了原来农校的老师。老师说,现在化肥滥用,土壤问题越来越多,你搞生物有机肥,未来是大趋势。

  找技术、找合伙人、找团队……一番周折。2011年,刘亚民与合伙人建起了第一个工厂,带着7个人的团队,开启了生物有机肥的推广之旅。

  当时的潍坊市场,有机肥很难得到认可。“每天都被十几个店老板拒之门外。有的甚至骂我是骗子。”刘亚民回忆,那时经常两个馒头、一包榨菜就是一餐。扛了一年多,销售团队一个个走完,自己也混得连房贷都还不上,天天被银行催贷。

  屋漏偏逢连夜雨,母亲重病抢救,亲戚借遍,还遭人误解:好好的国企不干,偏偏要卖肥料,还卖“假”肥料。刘亚民干脆把房子卖了,全家人租了一个23.5平米的房子。办完这些,他跑到医院告诉母亲:娘安心养病,我做生意,家里有的是钱!

  就这样,晚上陪母亲,白天硬着头皮继续推广生物肥。那时,他已无路可退。

  市场变了 初心不改

  最欣慰的是,用过的农户都说好。刘亚民认定,生物有机肥肯定有机会。

  人努力、天帮忙。2012年,随着国家对有机肥、生物肥的提倡,随着潍坊乃至整个全国对土壤问题的日益重视,生物有机肥的春天来了。从2012年到2014年,生物有机肥市场变好了,客户多了,厂子有起色了,销售开始顺了,但问题也随之出现。

  2014年,有客户反映刘亚民的肥质量、效果越来越差,而且反映的人越来越多。他问合伙人,合伙人推脱。他跑到原料库房一看,发现全换成了劣质原料,当时就急眼了。“你这样做,对得起良心吗?”他火气冲天。合伙人也急了:你别给我瞪眼,我还不是为了公司吗?我们多少年没挣钱了?好不容易市场好了,多挣点有错吗?

  理念不合,刘亚民与合伙人一拍两散。他发誓:要建一个自己说了算的企业,初心不能改!“坑农民就是坑客户,坑客户就是坑自己,我下海不是来坑自己的!”刘亚民说。2015年12月18日,几经磨难后,真正属于刘亚民的生物有机肥企业正式投产,中国生物肥界一颗新星由此诞生。

  早在2012年,土壤学科班出身的刘亚民就认准了微生物对土壤有利、对作物有利的大方向,并反复琢磨,要打造适合农民施用习惯、效果可靠的生物有机肥,他盯上了功能性颗粒菌肥的研发。

  如何造出均匀饱满的菌肥颗粒,让很多企业大为头疼。刘亚民的企业率先攻破了这一难题,独创了一套螯合喷浆造粒技术,该技术通过电脑系统的自主学习,实现了人工智能全自动造粒。据介绍,该技术将中微量元素螯合液、微生物菌液和营养液三合一后,与豆粕等有机质相结合,然后利用特制的螯合喷浆造粒工艺,可生产出有机质含量从50%到80%不同规格的颗粒微生物菌肥,而且一举拿下了国家专利。

  横空出世 冲刺第一

  好肥料,难在推广。而对于从市场上摸爬滚打出来的刘亚民而言,推广恰恰是他的看家本事。

  2017年12月份, 400余名经销商汇聚山东潍坊,参观刘亚民一手打造的菌肥生产线。干净整洁、自动化加菌、现代化无人车间……在生物有机肥企业鱼龙混杂时,经销商被如此“动真格”的厂家震撼住了。当天的会议推广,半天即订出7万吨肥料。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榨菜 化肥 微量元素 数据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