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经济日报》调研报告里提到目前化肥产业的重要性被低估了,对此您怎么看?

李寿生:在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那一辈人永远忘不了中国吃不饱、饿肚子的状况,过去化肥短缺,农业产量不足,对化肥的重视程度非常高。然而在温饱问题解决的当下,我们逐渐淡忘吃不饱肚子的年代,化肥的作用被弱化是一个客观的事实。

刘志仁:我们推进生态文明的过程中不能把化肥妖魔化。化肥是粮食的粮食,这个作用不会改变。化肥地位被低估这个问题既出在生产者,也出在使用者。因此,化肥今后的发展发向是绿色安全,在注意数量和效益的同时,考虑生态因素。

《人民日报》化肥行业化解落后产能和补齐短板取得了哪些进展,存在哪些困难?

刘志仁:去年搞调研的时候讲“走出去”是去产能的一条重要发展路线,也得到各方面的积极支持。实际上化肥企业去产能是以市场为主线的,那些不合格不达标,技术也不过关的小企业是会被逐步淘汰的。在以市场为主淘汰产能的前提下,政府在税务上如果可以拿出一部分费用支持,会在很大程度上推进去产能。补短板就是提高生态意识、绿色意识,各个企业要做得更加全面,落实到位。

《农民日报》发展新型高效肥料和创新方式两方面,典型企业在实践中有什么成效?

仲鹭勍:实际上这里所说的创新,一个是科技创新,另一个是服务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就是新型肥料的开发和推广应用,最根本的、最核心的竞争是科技创新能力,体现在产品和技术核心上。现在产品正逐步向复合化、专业化、功能化方向转变,而新型经济主体的发展促进了对农化服务的迫切需求。如何在肥料里补上短板,提升服务的水平和效率是值得所有企业研究的问题,要给农民提供更高效、更便利、更符合农业生产实际需求的服务,打造中国有特色的农化服务型企业,帮助企业构建核心产品竞争力,不仅仅在国内生根落地,还要借助“一带一路”的工作,输出我们的技术,输出我们的理念。

《中国化工报社》过去化肥是块宝,现在是棵草,您怎么看待这种偏见和误解?

白由路:化肥保证了国家的粮食安全,同时化肥也保证了整个人类的粮食安全。2008年,美国有一篇文章提到地球上有大约48%的人是靠合成氨技术养活的,也就是氮肥。近些年,由于化肥生产技术的提高,产能开始过剩。加之不合理施肥造成了很多负面问题,一些污染数据把农村、农业、畜牧业三类归在一起总结,使农业带来的污染占到70%,这就造成了更多对肥料的妖魔化言论。面对这样的外患需要依靠科普宣传,特别是依靠农化服务,正确引导合理施肥,减少偏见指日可待。通过4个正确(正确的肥料、正确的用量、正确的时间和正确的位置)把肥料效益发挥到最大化,对环境影响降低到最少化。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化肥 核心 粮食 施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