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国际农产品市场“七宗最”


□农业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编者按

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农产品市场成为国际市场的一个单元。对于农产品上游的农资生产者和经营者来说,不仅要了解国内农产品市场变化,还要关注国际市场的风吹草动,让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符合下游市场的变动大趋势,不盲动,不盲从。

在中国农产品消费需求刚性增长、农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增强的条件下,立足国内确保大宗农产品基本供给,同时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既是未来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农业产业和贸易政策的理性选择。准确把握国际农产品市场的供需现状、特点及趋势,对于更好地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确保国内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纵观近50年来世界农产品供需和市场变化,总结出国际农产品供需和市场的七个显著特征。

第一宗风险危机时刻在

国际农产品供需总体基本平衡,但区域性短缺和粮食不安全问题突出,粮食危机风险始终存在。

首先,供给保持与需求同步增长,供需总体平衡。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1961~2012年,全球小麦、大米、玉米、大豆、食糖产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17%、2.30%、2.83%、4.76%、2.42%,同期消费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15%、2.25%、2.83%、4.59%、2.30%。

其次,粮食短缺与过剩并存,粮食供给与粮食安全区域性差异明显。受自然资源禀赋、经济发展阶段和生产力水平以及人口增长等因素的影响,世界粮食供需区域差异十分明显,最大的不平衡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的不平衡,地区粮食安全问题比较突出。以人均谷物占有量为例,2012年美国和澳大利亚的人均谷物占有量分别高达1130公斤和1892公斤,而低收入缺粮国的人均谷物占有量只有220公斤,不到上述国家的1/5。据FAO统计,全球仍有8.42亿饥饿和营养不良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8;亚洲、非洲发展中国家是全球饥饿和营养不良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分别有5.52亿人和2.26亿人,占全球饥饿人口总数的65.3%和26.9%。

再者,年度之间粮食供需平衡仍不稳定,粮食危机的威胁始终没有根除。1961~2007年世界谷物产量从8.9亿吨增至21.2亿吨,年均增长1.9%。但由于消费的增长,47年间世界粮食库存下降年份多达31年,产不足需的年份比例达66%。期间还发生了20世纪70年代初和90年代初两次世界性粮食危机。2000年以来,世界粮食安全形势总体有所改进,粮食产量较大幅度增长,但供需平衡仍不稳定。受气候变化、市场波动影响,库存水平总体下降明显,库存消费比由2001年的29.9%降至2007年的18.4%,2007年再次发生了以粮价飞涨为特征的粮食危机。

第二宗 供过于求在改变

相对于有购买力的有效需求而言,国际农产品市场供给充足,曾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呈现供过于求的状况。

尽管全球粮食供求总体基本平衡且呈紧平衡状态,但相对于有购买力的有效需求而言,国际市场上主要农产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出现供过于求,剩余农产品处理一度困扰主要农产品出口国。近年来,随着生物质能源的发展,这一情况才得以改变。

一是全球谷物库存水平始终保持在粮食安全警戒线以上。新世纪以来,全球谷物库存持续增加,由2000年的2.33亿吨增至2013年的5.72亿吨,年均增长7.2%;同期库存消费比虽呈下降趋势,由2000年的31.8%下降至2007年的19.3%,近年来又逐步恢复,2013年增至23.7%,始终保持在FAO确定的17%~18%的粮食安全警戒线以上。小麦和大米供给更宽裕,库存消费比一直保持在相对较高水平。玉米库存水平相对较低,但2006年前基本保持在粮食安全警戒线以上,近年来随着生物能源快速发展,部分年份库存消费比低于安全线。

二是长期以来全球主要农产品实际价格水平呈下降趋势,直到近几年才因生物质能源发展开始波动走高。1961~2013年FAO食品名义价格持续上涨,由33.2涨至210.2,上涨5.3倍;但近30年的FAO食品实际价格却呈下跌趋势,直到2007年受粮食危机影响,开始快速上涨。自2003年以来,受生物质能源、气候变化、金融投机等因素的影响,主要农产品实际价格明显回升,但仍大幅低于20世纪70年代的高位。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生物质能 耕地 开垦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