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气候智慧型农业”的尝试


定了96种不同的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包括土地的地形变化、使用人工系统提高水的可用性和防止土壤侵蚀、改变耕作制度、改变农场经营时间、使用不同的作物品种等方面。运用豆科作物减少对氮肥的依赖性,把主要农作物与豆科作物适度轮作;执行农地造林制度,充分发挥森林系统可提供抵消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多元途径,诸如减少森林砍伐(保存碳源)、扩大人工造林(提高碳积储容量)、生产生物质能源(抵消石化能源燃烧消耗)等。

欧盟系统性应对模式 欧盟主要考虑

强化农业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增强农业基础设施的适应能力,协调农业适应气候变化与减排的政策目标,改善生产者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等方面;制定改善畜禽养殖、畜禽粪便管理和农地利用等领域的行动计划,发挥欧盟农业部门最大的减排潜力等。欧盟使60万公顷农地进行长期休耕,并采取增加农场滩地面积等方式固碳。

挪威“气候疗法”模式 一是发展生物

炭。生物炭的来源有很多种,比如枯枝和秸秆。富含碳元素的材料在降解过程中,有50%的碳转变成稳定态,有30%被转化成了油类,剩下的20%被当作能量消耗掉了。二是封杀氧化亚氮。氧化亚氮是一种更具温室效应的气体,而农田是氧化亚氮的排放源。把氧化亚氮转化成土壤的肥力,不仅增加了肥力,还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农民可以把粪肥长期储存起来,到了农作物生长期再提供。三是限制耕种泥炭土。挪威对耕种泥炭土的行为提出了严格的限制,甚至提倡将泥炭地修复成湿地系统,给植物利用。

李秀香说,国外也在探索实施更为高效的农业政策,如天气指数保险政策。即把直接影响农作物产量的气候条件损害指数化,以客观的气象要素阀值,如温度、降水、光照和风速等,作为理赔依据。如果发生农业灾情,以往要查清损失后再给予补偿。“实际上,要查明损失十分困难,而天气指数保险则高效得多。譬如,若气温低于-5℃,水稻就会减产,那么,气温低于-5℃就成了理赔依据,无须损失调查。”

项目实施的启示

联合国粮农组织气候、能源及权属司司长姚向君表示,“气候智慧型农业”并不是一种普遍适用的农业技术和方式,它是以特定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条件为基础,具有本地化的特色。比如,虽然全球普遍存在过量使用肥料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但非洲很多国家的肥料用量还非常少,所以需要适当增加化肥使用量,提高粮食生产率。我们也要找到适应各地条件的特色技术。

在提高农作物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力方

面,姚向君介绍说,目前全球常见或正在推广的方式包括,选育抗旱、抗虫、抗高温的优质种子,发展秸秆还田等节约型农业耕作,设立极端天气早期预警系统以及推广气候指数保险等。

在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方面,中国推广得比较普遍的沼气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随着农村土地流转加快,土地向企业和大经营户集中,将对发展“气候智慧型农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现在的主要问题,一方面在于农业智能技术人才短缺,技术推广和综合利用跟不上。”李秀香说,“另一方面,农村气象预报设施以及智能技术设备普遍较少,仅防灾减灾都难应付,实现智能生产与管理则更难。这也正是发展气候智慧型农业的桎梏。”

“土地一家一户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状态,也对‘气候智慧型农业项目’的推广有一定的束缚。不过现在土地确权之后,土地能够向大企业和大经营户集中,对发展‘气候智慧型农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李秀香表示。

因此,对于农资企业来说,除了重视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技术服务以应对极端的气候变化外,还应把农资应用与智能生产和管理相结合。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气候 气候变化 温室 农业生产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