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气候智慧型农业”的尝试


□本报记者索荣

编者按

“靠天吃饭”,既是中国几千年农业生产的规律,也是农民的无奈。由于当前的小农生产过度耕作、秸秆焚烧和低秸秆还田率、单一作物种类或有限轮作、大水漫灌以及过于依赖化肥、农药等不可持续的生产方式,不但投入高、利用效率低,而且土地贫瘠化、污染化加剧,同时造成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之下,农业生产必须“顺势而为”有所改变,以应对干旱、涝灾、炎热、潮湿等不利气候因素对农作物生产的影响。同时,要改变对土地“吃干榨尽”的掠夺式开发,给土地休养生息的机会,让土地能够成为世代赖以生存的根基。

联合国粮农组织对“气候智慧型农业”的定义是:能够可持续地提高生产效率、增强适应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可实现国家粮食生产和安全的农业生产和发展模式。在中国的示范项目将重点开展“减排固碳”的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通过建立高产、高效、低排放的农业生产新模式,提高化肥、农药、灌溉水等投入品的利用效率,增加农田土壤碳储量,减少作物系统碳排放。

不难看出,提高农资、水等投入品利用率,是项目的关键点之一。中国化肥和农药投入效率低大家有目共睹,近年来,农业生产在提高化肥利用率、降低农药用量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比如以提高化肥利用效率为目标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以及提高农药效率的统防统治、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的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等。而“气候智慧型农业”,是众多诸如低碳农业、有机农业、循环农业等发展理念的融合和超越。对于农资企业来说,新的理念也衍生出新的机遇———如何适应“气候智慧型农业”的发展,找到新的发展空间。

近日,由农业部与世界银行共同实施、由全球环境基金资助的“气候智慧型主要粮食作物生产项目”在北京启动。据悉,“气候智慧型农业”项目已在喀麦隆、赞比亚等非洲国家和越南等东南亚地区开始实践,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中国加入“气候智慧型农业”项目,对于农业生产以更积极的态度应对气候变化,以更主动的行动来保障粮食安全和发展现代农业具有重大意义。同时,“气候智慧型农业”项目在中国的尝试,也让农业上游相关产业面临着机遇与挑战。

气候变化直接影响农业

2009年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IFPRI)公布的一份预测结果显示,如果全球变暖趋势得不到控制,2050年将发生全球规模的粮食减产以及物价高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今年发布的第五次评估报告中指出,气温增加2℃或更高,会对热带和温带地区的小麦、水稻和玉米生产带来负面影响,未来35年,部分地区的大米、小麦和玉米等主粮产量可能减少多达50%。

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李茂松总结了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三大影响:第一,农业是有生命的产业,无论种植、畜牧、养殖,对象都是有生命的有机体;第二,农业生产过程具有不可逆性,进入某一生产阶段之后就不能再从头

开始;第三,农业的生产系统整体上是开放的,没有自我调控机制。

同时,农业也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农业各相关领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约占全球排放总量的三分之一。中国农业生产活动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国排放总量的11%。

什么是“气候智慧型农业”

为了应对日益剧烈的气候变化,2010年10月28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在报告中第一次提出“气候智慧型农业”的概念:能够可持续地提高工作效率、增强适应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可以更高目标地实现国家粮食生产和安全的农业生产和发展模式。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气候智慧型农业”旨在走高产、高效、低排放之路。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气候 气候变化 温室 农业生产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