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气候智慧型农业”的尝试


李茂松认为,中国的农业文明早就阐释了“气候智慧型农业”的精髓。二十四节气告诉我们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事情,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就是适应气候变化特征的经验总结。“中国有句话叫‘顺天时应地利’,这就是‘气候智慧型农业’的含义:不要与自然规律作对,不要与自然为敌,而要趋利避害。”

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气候智慧型农业发展研究”课题研究者,江西财经大学国贸学院教授李秀香认为,“气候智慧型”农业的发展模式与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循环农业、低碳农业不同,主要区别在于其更强调农业对气候的适应性,这种适应性必须是智能的;更强调粮食安全;更强调农业政策的高效性。

作为一种新的农业发展模式,“气候智慧型农业”项目更强调减排性、适应性和高效率。“首先,是运用智能技术达到农业减排目的,减少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农业对气候的影响。其次,是运用智能技术使农业适应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例如运用物联网、传感及云计算等技术,实现对农业生产、储存、加工和销售以及包括气候、土地和水资源等在内的农业生产条件的智能化监测、控制和管理。此外,这个概念还强调了高效的农业政策。”李秀香说。

中国示范项目明年实施

农业部科学教育司副司长、“气候智慧型主要粮食作物生产项目”国家项目办主任王衍亮在该项目启动仪式上指出,气候智慧型农业将探索如何在确保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的同时,又做好农业的节能减排。中部地区的两个产粮大县———河南省叶县和安徽省怀远县成为该项目的两个示范区。怀远县为水稻—小麦种植模式,叶县为玉米—小麦生产模式。通过推广低碳生产技术和方式,重点开展“减排固碳”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提高化肥、农药、灌溉水等投入品的利用效率,增加农田土壤碳储量,减少作物系统碳排放。

项目利用世界环境基金的510万美元,项目县按1∶5配套,项目总资金3143万美元。项目从2015年初正式实施,为期5年,将为30个项目村1.9万农户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帮助他们改进作物生产方式。

世界银行全球农业发展实践局东亚太平洋区副局长柏纳森说:“这个项目是中国政府与世界银行气候变化合作框架下的第一个项目,目的是协助解决中国农业生产中的气候变化问题,因为农业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之一。项目通过引进‘气候智慧型农业’的新理念,在中国农业集约化过程中争取实现‘三赢’:减缓作物生产的气候影响,改善作物生产体系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保持和提升作物生产率。”

发达国家的探索实践

虽然“气候智慧型农业”概念提出时间不长,但农业发达国家早已开始应对或适应气候变化的探索之路。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及部分欧洲国家,在农业“减排固碳”方面颇有经验。

澳大利亚高效减排模式 澳大利亚在

半干旱农地实施灌溉,促进地上植物的生长,促进碳源保存;将多余农地转换为自然生态系统,提升碳储量;在农地上栽种生物质能源替代部分石化能源,采用作物轮作及改良施肥等措施降低碳排放量及提升碳储量。在减少N2O的排放上,通过精确定位施肥,即在作物吸收之前并且氮肥流失量最小的时候对作物施肥,提高氮肥利用率。

美国休耕固碳模式 美国将重点放在

土壤固碳能力提升上,如采取保护性耕作及休耕,储存土壤有机碳;休耕的农地地表再次覆盖植被,增加土壤有机碳的储存容量等。在耕地管理上,通过改进农艺等做法,在增加产量的同时产生更高的土壤固碳能力。通过改良品种,减少对化肥、杀虫剂及其他投入品依赖等做法,显著降低单位土地的碳排放量。

加拿大轮作模式 加拿大农业部门确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气候 气候变化 温室 农业生产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