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昌对新型肥料的发展定位是:中浓度、多营养、功能化。我希望我们的产品能为作物提供全方位的营养,能与作物的需求同步,能改善土壤状况。我认为这是新型肥料的发展方向。同时,差异化的产品要与农化服务结合起来,才会更有价值。
当然,在追寻差异化的过程中,也有一些企业在炒概念。但炒概念只能骗一时,最终还是会被淘汰的。目前农村主要是留守人员在种地,随着农民合作社、种植大户这些种植群体出现,他们对肥料的鉴别能力大大提升,这些“忽悠”最终会失去市场。
无论怎样,市场总会经历一个从乱到治的过程。如十几年前的温州皮鞋有很多假货,但现在温州皮鞋出现了很多名牌。化肥行业也会这样,最终会越来越规范。
高浓度之惑:
肥料浓度越高越好吗?
这些年来,中国肥料产业的发展突飞猛进,但在肥料生产、使用方面,有些导向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肥料从低浓度向高浓度方向发展,我们花了几十年时间,而且也的确卓有成效。现在市场上提供的氮肥,主流产品是尿素,养分含量46%,而碳铵已很罕见;磷肥主要是一铵、二铵,以前用得较多的过磷酸钙和钙镁磷肥很少了;复合肥也主要是养分含量在45%以上的产品。
我认为这个导向有偏颇。肥料并不是浓度越高越好,关键是满足农作物的需要。比如钙镁磷肥,其实是一种很好的产品,不仅能为作物提供磷养分,其中的中微量元素对于作物来说也是很好的补充;而碳铵更利于作物吸收。但现在大家生产的全是高浓度化肥,农民没有选择余地了。
所以,刚才我提到华昌对新型肥料的定位中,第一条就是中浓度,我觉得这是对高浓度化肥大行其道的市场一个有益补充。
土地流转之惑:
经销商还有存在价值吗?
土地流转对于农资产业链来说,是当前一个大的变革,对农资生产与销售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
中国的土地在不同的历史时段,经历了不断的分散与集中的过程。比如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地主手上掌握着大量的土地,土地集中种植管理,地主也算是一种形式的合作社;解放后实行人民公社制,土地集中种植;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土地分田到户;经过30几年的分散种植,现在又进行土地流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实施的是不同的农业生产政策。从目前来看,土地集中是趋势,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有利于实现农业现代化,这也是当前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
毫无疑问,土地流转会改变农业生产方式,这对于肥料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都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果还沿用以前的思路是行不通的,因为消费群体发生了变化。
对于肥料生产企业来说,原有的产业链彻底被打破了。以前的产业链是企业———经销商———网点商———农民,现在是企业———经销商———种植大户和合作社。有很多企业甚至想甩掉经销商,直接进入终端。我认为,这样操作不是那么简单,因为从社会分工来说,企业还是应该专注于生产。
其次,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也不一样了。以前是企业生产什么,消费者用什么,企业只需要把成本控制好;而现在有的合作社根据自己的需求来招标了。所以,企业要积极发现这些变化,研究进而应对这些变化。企业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想当然地生产,而是要研究各种植物对营养的需求,研究目标消费者的需求。这是一个意识的改变。
再次,对于企业来说,化肥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生产再生产的过程,而是需要企业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研发能力,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服务水平,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为他们提供完整的作物解决方案。这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2/2014-10-10/303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