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马彦平
编者按:9月21日,在黑龙江绥化市召开的“大豆根瘤菌示范观摩与技术培训会”上传递出重要信息:中国大豆产业目前处于低谷,但触底反弹的‘春天’即将来临,大豆的崛起要依靠大豆根瘤菌的应用。根瘤菌可助中国大豆重新找到市场价值,扭转当前完全依靠进口的被动局面。与会专家们认为,如果中国的大豆根瘤菌接种面积能够提高到30%,生物固定的氮素总量可达100万吨,相当于500万吨的尿素,节约80亿元人民币,可减少650万吨化肥流失而造成的环境污染。因此,无论从节约能源、净化环境还是复兴中国大豆产业的角度,依靠根瘤菌的生物固氮技术在中国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效益差 大豆面积萎缩
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进口大豆(绝大多数为转基因)6383万吨,而自产大豆仅在1200万吨左右。中国大豆对外依存度高达80%。对大豆对外依存度不断增加的现状,业内外都很担心。前两年,美国、阿根廷、巴西等国干旱致大豆减产,国外现货和期货市场大豆价格飙涨,这一股上涨的浪潮进而波及到了国内市场,明显推高了国内豆油、豆粕等大豆下游产品的价格。
黑龙江省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王小语表示,国内弃种大豆的根本原因就是种大豆不如种玉米赚钱。目前大豆每斤在2.4元左右,农民常规施肥大豆每亩按300斤计算,一年收入也就720元,而玉米在当地亩产1400~1500斤很普遍,目前市场价格在每斤1.1元,这样算来,收益比大豆几乎高出了一倍。中国大豆从生产、加工到终端市场的整个产业链条都被国外转基因大豆和外资企业所控制,价格、收益都上不去,而国产大豆产量的继续减少,继续强化着外商的垄断和控制。“如果国内大豆亩产能在400斤以上,豆农的收益就比较可观了,这样农民就应该不会首选种植玉米了。”王小语说。
做了一辈子大豆研究、国内权威大豆专家、黑龙江省农科院研究员刘忠堂在培训会上呼吁:中国离不开大豆,黑龙江必须保证一定的大豆面积,确保大豆基本自给是黑龙江省的责任。发展食用型大豆为主是黑龙江省今后的主要方向,政策扶持更是黑龙江省大豆发展的保证。他指出,发展大豆生产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单产,挽救中国大豆产业关键在于帮助豆农增收。
根瘤菌 助大豆增加效益
那么如何来提高大豆单位种植面积的产量呢?曾经有农民大量施入氮肥来提高大豆产量,但效果总不明显,有时甚至适得其反。记者在大豆田观摩时发现,氮肥施用过量的大豆苗徒长,倒伏严重,豆荚少。反而是接种了大豆根瘤菌,减少了氮肥用量的大豆苗茎秆粗壮,结荚部位明显降低,单株豆粒数增多,预计产量非常可观。
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栽培与土壤营养研究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农业部微生物肥料质检中心主任李俊指出,美国、巴西、阿根廷、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等新兴大豆种植国,根瘤菌接种面积占大豆种植面积(接种率)的50%~90%。巴西、阿根廷种植大豆不施氮肥;美国仅施少量氮肥供大豆前期使用。就是这些国家的大豆生产成本很低、效益却非常好。
“大豆根瘤菌生物固氮技术促进了大豆在世界范围的种植和产量的提高,巴西大豆种植面积从1961年的24万公顷增加到2013年的2374万公顷,单产每公斤达到了3390公斤。阿根廷大豆种植面积从1961年的980公顷增加到2013年的2060万公顷,单产每公顷达到了3180公斤。国外的经验告诉我们,要想大幅提高大豆产量和遏制大豆种植面积的继续萎缩,根瘤菌是一项非常好的技术。”李俊说。
黑龙江省华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东北地区乃至全国推广大豆根瘤菌的领先企业,公司总裁逄镜萍表示,目前豆科根瘤菌生物固氮技术至少有70个国家广泛生产应用,这些国家大豆的单产都超过中国,他们不用氮肥,只用根瘤菌剂和适量磷钾等矿质肥。这些国家根瘤菌剂接种面积占种植面积的30%~60%以上,有的达到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2/2014-09-26/303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