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企业转型要贴着市场来


□本报记者高妍

第一次见到徐贵龙,是在2012年农资导报新农村建设学院全国经销商高级培训班上。在100余名参训学员中,他是表现最积极的学员之一,每次下课,都会围着授课专家提问。在之后的两次培训峰会上,记者再次看到他的身影。“这些年农资行业整合速度很快,用网络新词‘倒逼转型’来形容很贴切。要想不被淘汰,只能不断地学习,更新理念紧贴市场。”这是他的解释。

徐贵龙是农资圈里的前辈,自上世纪80年代初参加工作以来,经历了化肥市场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上世纪 90年代初市场刚刚放开,那时候的农资特别好做,有资源就有买卖,只要有货,就可以坐在家里数钱。”当年复合肥在市场上还鲜有出现,农民施肥主要用二铵加尿素。“当时卖尿素很赚钱,只要在春节前把货备到库里,春节后一开市,价格肯定涨。”

进入2000年后,随着经营农资人员的

增多,利润空间开始减少。“我觉得不能只卖尿素等传统产品了,应该经营些别人没有的东西。”在华北和华东市场走过一圈后,徐贵龙在河北找到一家生产长效碳铵的企业。新品种有卖点,利润高,市场反馈很好。“我和企业一共订了4个专列的货,当时连国营店都没我货多,这一下子打响了我在当地的名号。”

凭着对市场敏锐的洞察力,徐贵龙在

当地的网络渠道越来越健全。2007年受硫磺国际价格暴涨影响,化肥价格直线上升。“2008年春季备肥结束后,化肥价格还在继续涨。我觉得这时的市场已经不理智了,于是开始抛货。到下半年化肥价格下滑时,仓库里基本没有货了。”能躲过这场“暴风雨”,徐贵龙的总结是:常下基层,多看多听,谦虚好问勤琢磨。“我平时身边有三个本,一个放在家里,看电视节目时,看到国家有新的农业政策、其他企业好的经营理念,我就记下来。第二个放在办公室,记录工作中一些重要的事情。还有一个本出差时随身带着,在和同行交流时,能及时记录好的经验。这三个本保证了我随时想、随时学、随时记,既能及时掌握市场最新情况,也能吸纳他人的优秀经验。三人行必有我师。”

2008年后,农资市场逐渐走向理性,行业品牌增多,市场竞争加剧,徐贵龙又开始琢磨新的经营模式。“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鼓励和支持土地流转,合作社、种植大户和家庭农场数量增多,新的需求也带来了新的机遇。下一步我准备加强农超对接,下游农民用我的肥料,我收购他们的农作物再统一销售,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关系。不能墨守成规,转型才能有发展。行业发展得这么快,不学习就会落后。”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化肥 尿素 施肥 新农村建设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