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化解过剩从哪儿开刀?


□本报记者吕海波

在日前举行的第二十届全国磷肥行业年会上,如何化解磷肥产能过剩再次成为行业专家和企业老总热烈讨论的焦点。会上,中国磷肥工业协会公布了化解磷铵行业过剩实施方案征求企业意见,在企业老总和行业专家的热烈讨论中,化解过剩的手术刀正在寻找切入点。

内忧外患过剩凸显

今年出口窗口期较去年延长了一个月,但磷铵行业非但没有如沐春风,反而在内忧外患中愈显悲观。

从国内来看,磷铵价格步步下滑,行业利润空间被一压再压直至赔本。就近而言,3月底国内各种含量二铵平均出厂价在2911元(吨价,下同),同比大跌220元;各种养分一铵平均出厂价同比降215元。更让企业担心的是,这种低迷行情似乎还在继续发酵。放远来看,我国磷铵的表观消费量在持续增加,但实际农业需求量保持平稳的同时还有下滑趋势。据协会统计,2009年以来,国内二铵表观消费量分别从近900万吨增至近1100万吨,一铵从不到800万吨增至1200余万吨。而这段时间全国对二铵的实际施用量一直变动不大,同时由于期间氯化钾表观消费量持稳,主要与氯化钾配合使用的一铵也长期处于滞销状态。

国内磷肥未来的供求形势也不容乐观。农业部提出全国磷肥的需求量稳定在1200万吨(折纯)左右,但全国2012年产量已经达到1693万吨(折纯)。随着测土配方施肥的推进,国内对磷肥的需求还有进一步减少的可能。

据中国磷肥工业协会透露,去年10月至今,一铵厂家严重亏损,二铵仅限保本。而去年整个磷肥行业的利润率维持在4. 7%。湖北宜化负责人估测,在当前这种供需形势下,如果进出口等相关政策没有松动,磷铵厂家在未来三年内能维持去年4. 7%的利润率已属难得。

内忧难解,外患更甚。在国内供大于求的形势下,磷铵行业每年都把出口作为消化产量、提升利润的重要渠道,然而今年磷铵出口正面临巨大压力。

一方面是国际磷铵价格持续低迷,主流离岸价同比降幅在300元左右,按此跌幅,企业外销出厂价甚至低于内销价格;另一方面是占全国60%出口量的印度市场今年已现萎缩征兆,该国无论从补贴还是从采购量上,均对我们出口不利。

长远来看,国际磷铵市场供大于求之势也在逐步形成。沙特今年二铵产量将增加70万~120万吨;摩洛哥新建的四套百万吨级磷铵装置将于今年下半年起每半年投产一套,到2015年新增400万吨/年。中国磷肥工业协会秘书长武雪梅表示,两家新增产能必然会对中国磷铵出口造成压力。

据协会透露,2010年以来中国二铵出口量基本稳定在400万吨,在国内磷铵产量每年递增、但需求持稳的状况下,如果出口量达不到400万吨,国内供求压力可想而知。

内忧外患交集,究其根本还是磷铵行业日趋严重的产能过剩。据了解,2012年国内磷铵产量较使用量过剩率超过40%,在过剩压力下,今年一季度国内二铵企业库存同比增38%,一铵库存大增61%。中国磷肥工业协会表示,今年将重点讨论制定化解磷铵行业过剩实施方案,力争到2015年国内二铵产能控制在1500万吨,一铵产能控制在1200万吨以内。

化解过剩主要靠市场

围绕如何化解磷铵产能过剩,行业专家和企业老总纷纷提出建议。其中,较为普遍的看法是国家应该在政策层面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让市场来淘汰落后。

有企业认为,应该取消对于化肥行业在电价、铁运、税收等方面优惠政策,加速市场竞争压力的传导,通过强化市场作用让劣势和落后产能退出市场。

湖北新洋丰总经理杨华锋分析到,优惠电价直接导致化肥行业在节能降耗技改中缺乏动力,取消优惠电价对于能耗高的企业就是一种淘汰。此外,税收的优惠,导致地方政府对肥企非常不支持,铁运的优惠又让肥企很难拿到车皮。他认为,这些政策在出台之初是为了扶持化肥行业发展,但是在目前化肥行业已经做大,甚至出现严重过剩的状况下,应取消优惠政策让企业公平地参与市场竞争,这样才能避免优势产能好不了,劣势产能死不掉。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磷肥 质量标准 石膏 化肥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