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吴俊生

9月25-27日,全国肥料信息交流暨产品交易会(简称双交会)在西北重镇甘肃兰州市举行。在化肥领域,一年一度的全国肥料“双交会”与国内高浓度磷复肥产销会被认为是行业最具影响力的两大盛会,透过参会企业﹑参展产品以及同期举行的报告会,我们往往能捕捉到行业最前沿的动向和最权威的声音。

三天展会期间,本报记者接触各方参会人士,搜罗相关会议信息,为读者呈现本届“双交会”的三大热点话题,并一一解读。

热点一

肥业革命:生态绿色成最强音

化肥已不再专属于化工领域,通过嫁接高新科技,传统的化肥产品正在悄悄变脸。一方面,传统化肥向生态环保回归;一方面,新兴企业致力于探索有机绿色农业,两者的对话和交融成为本届展会最发人深思的现象。

两天的产品展示中,记者看到,缓控释肥﹑土壤改良剂﹑保水剂﹑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及微肥﹑菌肥﹑生物有机肥成为最热门的产品。

山东金正大和江苏绿陵等一批企业主打缓控释肥技术,通过减量使用化肥以降低面源污染和资源消耗成为展会中最响亮的声音之一。尤其是江苏绿陵推出的同步营养生态肥,强调肥料养分释放与作物营养需求匹配同步,将缓控释肥技术继续向高端推进。

土壤是本届展会另一个核心议题,各种基于土壤修复的改良剂琳琅满目。陕西赛众等一些生物科技公司提出的从“土壤保健”到“作物保健”的技术思路引人关注。除了这些新型企业,甚至连安徽司尔特这样的传统复混肥制造企业也开始进入这个领域,展出了自己的土壤调理产品。

而微生物技术在化肥领域的导入,展会展现了鲜明的绿色有机的主题。甘肃明德伟业﹑云南瑞升埃比特等公司的生物有机肥﹑秸秆腐熟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纷纷在展会亮相。

在展会同期举行的报告会上,农业部微生物肥料检验中心李俊介绍的土壤生物肥力的概念令人耳目一新。他说,传统意义上,土壤肥力包括物理肥力和化学肥力,近些年化肥大量使用尽管使得土壤养分增加了,但化肥的产出报酬却呈递减趋势,而且还导致了日益明显的土壤物理结构恶化的问题,因此培养土壤生物肥力刻不容缓。而在这一点上,微生物肥料将对未来农业可持续发展发挥重大作用。

热点二

产品研发:工农脱节引发关切

以差异化为指导的肥料产品创新成为近年来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向。在这届展会上,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对此种现象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我们要做适合农民需要的产品,而不是适应市场需要的产品。

最突出的例子就是高氮肥。张福锁说,中国的肥料产业发展很快,以前是10年一个节奏,最近几年可谓是一年一个节奏,一年一个新品种。以这些年发展迅猛的高氮肥而言,其实这种产品并不是农民需要的,更大的原因在于它是满足了市场需要。据他做的一次对比试验,氮肥用量小的地块反而比其他地块产量更高,而且氮肥使用过量不仅不能增产,还会导致作物倒伏等一系列问题。此外,高氮肥多以铵态氮或尿素为主,极易产生烧种和烧苗等负面效应。

张福锁还指出,与此相类似的还有一些缓释肥料。比如,通过添加脲酶抑制剂或硝化抑制剂来实现缓控释的产品,其实并不适合在所有的土壤和作物上应用,但现在的企业不分地域的推广普及,实质上是一种概念炒作。

产品研发服务于市场而非服务于农业,这个话题在展会期间也引起企业代表关注。天津市施易得肥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韩述伯说,行业里确实存在工业产品和农业需求脱节的现象,其中之一就是大家争相攀比提高肥料养分含量,就像打牌一样,你出45(养分含量百分比),我就出51(养分含量百分比)。他认为,这种现象不是好事,理性的做法不应是单纯地比浓度,而应通过测土配方来施肥,缺多少补多少。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化肥 施肥 氮肥 植物生长调节剂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