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有机肥和农家肥的大量使用。寿光市洛城街道留吕村农民陈林福有一个一亩左右的黄瓜大棚,据他介绍,每年投入的有机肥就达2000多元。记者在寿光星罗棋布的大棚间走访时,不时就能遭遇曝晒在阳光下的腐熟的鸡粪、鸭粪等农家肥,这些肥料被用来作为大棚蔬菜的底肥。
二是新型肥料的推广应用。在寿光的农资市场上,各种菌肥、冲施肥、叶面肥等新型产品随处可见,这儿几乎就是一个特种肥料的大卖场。
杨绪明解释说,土壤污染的根源在于化肥用量过大,加上吸收率低,年复一年的化肥残留确实对寿光的地下水构成污染,现在一些新产品比如叶面肥,因为不在地面冲施,从而大大减少了化肥用量和对地下水的污染。
前述匿名的农资销售员也认为,近些年寿光的化肥用量确实没有增加,现在真正的问题出在当下盛行的有机肥和农家肥上。
他介绍,一些农民图便宜,选购有机肥不看质量,而是什么便宜买什么。“前些年我们曾开发一种生物有机肥,但价格比普通有机肥高出800元,老百姓不接受,所以没办法竞争。”
此外,菜农从养殖场买回鸡粪、鸭粪自行腐熟更是藏有隐患。他介绍,农户自行处理的农家肥,往往难以清除干净寄生虫和重金属,当这些农家肥进入大棚后,就会导致农作物虫害增加,如此又增加农药用量,形成恶性循环。
质疑三:必须对化肥农药说不?
适量用肥不影响品质,现阶段农业离不开化肥农药
据了解,为了保障蔬菜质量,寿光对农药实行最严格的市场监管,并对进入寿光的肥料进行备案管理,据悉这在全国还属首家。但这些显然尚不能消除公众疑虑,也未能完全杜绝食品安全事件发生。
在当地行业人士看来,媒体和公众的偏见成了寿光不能承受之重。杨绪明给记者举了两个案例。一个是曾被媒体曝光的可杀得参千,这是一款杜邦生产的杀菌剂,属于低毒农药,完全可用于无公害蔬菜生产,但在媒体的口吻中,这种产品被贴上剧毒农药的标签。
同样遭遇误读的还有广为人知的敌敌畏。杨绪明介绍,其实这是一种中毒产品,驱除蚊蝇有特效,合理使用不会产生任何威胁,但它同样被外界误作剧毒农药。
不仅在寿光,对化肥农药的误读普遍性的社会现象。对此,杜志勇博士认为,现阶段农业生产不可能完全排斥化肥农药,否则产量难以保证;同时,那种认为不施化肥生产的农产品就是有机食品的说法也是不正确的,适量施用化肥不会影响蔬菜品质。
“作物的品质风味与生长周期长短有关系,如果使用激素,人工缩短生长周期会对作物品质产生影响,但如果化肥过量,由此导致土传病害增加,那么就会间接影响到农产品品质。”杜志勇说。
对寿光而言,化肥有无过量、农药有无滥用,这些问题的答案都还在风中飘。“我希望能有权威的专家介入进来,对寿光的农资使用和土壤状况做一个科学公正的评估。”采访结束时,信俊仁不无期待地表示。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2/2012-09-21/300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