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多标准不是好事


多位从事水溶性肥料研究与推广的农业专家表示,将其水不溶物比例由5%降到0.5%表面上看进一步提高了门槛,有利于规范水溶肥行业。但门槛太高将不利于资源合理利用和企业发展,也不利于农民购买。标准应该是引领产业有序发展,而不应该让企业无所适从。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陈清表示,农业部负责登记产品和监管流通,工信部负责监管生产,从管理角度来说,多一个部门肯定会有问题。农业行标对养分浓度要求太高,容易给人的错觉就是,浓度高的液体肥才是水溶性肥料,化工行标将水不溶物比例由农业行标的5%降到0.5%,将会把部分想涉足这个行业的企业拒之门外。水溶肥在中国快速发展只有几年,管理部门应该做的是强化监管进一步规范市场。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张承林也认为,中国的肥料登记制度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部登记水溶肥产品,参照的是农业部制定的行业标准,化工行标出台后,企业在什么情况下执行比较含糊。很重要的一点是,近几年国内新型肥料如雨后春笋般发展,产品创新也在逐步推进,一定程度上说,标准已经严重滞后于产品了,但是如果产品不执行标准就面临被查处,这样不利于创新社会发展。

张承林认为,从产品技术和标准上看,现在大力发展灌溉设施,譬如滴灌、喷灌、托管淋灌等,灌溉模式的不同,对于水溶肥的要求也不一样,总体来说,灌溉越精细,对肥料的溶解性要求越高。因此,建议在制定水溶肥标准时,也要考虑到针对不同的灌溉设施、不同的过滤种类,设定不同的标准要求。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滴灌 强化 喷灌 过滤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