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低碳农业助可持续发展


一名巴西农民正在自家农场放牧

□ 吴志华

巴西是农业大国,同时,也是化肥进口大国。据2011年的数据显示,化肥进口总量达到2000万吨,同比增长31%。这一数据创下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而其中,尤以氯化钾、尿素、硫酸铵、一铵和二铵这四种化肥的进口量占到巴西化肥进口总量的74.1%。

那么在如此巨大的化肥需求面前,巴西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使农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健康之路,是人类面临的一大挑战。巴西作为农业大国,在低碳农业方面有不少好的尝试,产生了不错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实现甘蔗价值最大化

里贝朗普雷图是圣保罗州最重要的甘蔗产地,具有巴西“甘蔗之都”的美称。

自1532年葡萄牙殖民者将甘蔗引种到巴西后,巴西就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甘蔗产区。巴西现有甘蔗田700多万公顷,每年生产甘蔗6亿多吨,其中80%产自圣保罗州。我们在里贝朗普雷图参观的莫济安纳甘蔗加工厂,拥有7万公顷的甘蔗田,每年收割甘蔗600多万吨。

工厂经理说,现在正是圣保罗州开镰收割甘蔗的季节。记者看见几辆大型的红色收割机和黄色拖斗车在田间作业。隆隆机声中,收割机将2米多高的甘蔗茎砍成小段,将甘蔗叶切碎,然后通过管道装运到与之并肩行进的拖斗车上。拖斗车再将满载的甘蔗翻倒在等在田头的大卡车上。每辆大卡车有两节车斗,一次可装运60多吨。

陪同我们参观的工厂技术员说,传统的甘蔗收割靠人工。每到收获季节,工厂要雇佣4万多临时工。砍蔗工“全副武装”,穿上长裤、皮靴和长袖上衣,戴上帽子和披巾,将全身裹得严实,只露出一双眼睛。在炎炎酷日下,他们挥舞砍刀,奋力砍断甘蔗,再将砍倒的甘蔗码放在田头。

为方便砍割,避免甘蔗叶划破砍蔗工皮肤和方便运输,收割甘蔗之前,传统的办法是先放一把火,将甘蔗叶全部烧掉,只剩下甘蔗茎秆。所以,每逢甘蔗丰收,焚烧甘蔗的田里,燃起熊熊火苗,浓浓的烟雾久久不能散去。

采用机械化收割甘蔗,省工省力,也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如今,莫济安纳工厂97%的甘蔗田采用机械收割。工厂技术员说,机械化收割有不少好处。过去焚烧过的甘蔗,遇到下雨就不能收割了,时间长了还会腐烂。焚烧后的甘蔗运到工厂,还要用水清洗。现在,甘蔗运到厂里,采用“干洗”法,即把甘蔗切成碎末后,用风力将甘蔗秸秆、土块或碎石等分离出去,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加工过程中的用水,又保持了糖分。他说,圣保罗州70%的甘蔗田已经采用了机械化收割。到2017年,机械化率有望达到百分之百,这样全州每年可减少6200万吨的碳排放。

莫济安纳工厂每年要加工600多万吨甘蔗,其中70%用于生产蔗糖,30%生产乙醇。“乙醇”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酒精”。上世纪70年代中期,在全球两次石油危机的冲击下,巴西政府制定了“酒精计划”,以酒精替代汽油,作为汽车燃料。乙醇燃烧过程中所产生的碳排放要比汽油少90%,是一种清洁和可再生的新能源。巴西甘蔗产量的一半用于生产乙醇,去年产量约260亿升。不仅如此,巴西近年来又在推广用甘蔗渣发电的新技术,并把这项技术称为“生物发电”,使甘蔗得到充分的利用,减少环境的污染。在莫济安纳厂,我们看到甘蔗压榨后产生的甘蔗渣,通过运输带被送到锅炉车间焚烧,将甘蔗渣焚烧后产生的巨大热能转化成蒸汽动力,带动两台大型发电机组发电。

免耕直播减少碳排放

上世纪70年代,就有巴西农业生产者从美国引进免耕直播技术。但是,大规模在巴西推广还是近年来的事。

记者在巴拉那州圣米格尔市参观了一个农业生产社。合作社成员过去都是无地农民。在政府的安置下,他们分到了土地,种地养畜,并通过合作社组织农产品的统销联运。最近,在农业技术员的指导下,这些农民又开始搞免耕直播,增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甘蔗 玉米 免耕 化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