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农民正在收获梨
□ 陶文昭
在农业方面,韩国是个不折不扣的发展中国家。韩国农民收入提高很快,主要得益于农产品的提价、严格的贸易保护和高额的政府补贴等。而政府持续数十年的新村建设,并没有有效遏止农村人去楼空的趋势,西方式的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老路还在韩国复制。
从上世纪70年代的“新村运动”到80年代的“汉江奇迹”,再到90年代的“IMF危机”和如今的“外资撤退潮”,韩国经济的大起大落和成败经验让世人瞩目。2005年韩国人均国民收入达到16291美元,进入发达国家之列。这其中,农民收入达到城市居民收入的78.2%,更让不少国人视为乡村建设运动的典范。经常被引述的事实是,40年前的韩国,农民生活是“住草屋,点油灯,吃两顿饭”,而如今韩国农村实现了农业机械化、村村电气化、交通网络化、教育普及化、流通服务城市化、住房砖瓦化等,韩国农民收入一度向城里人看齐……可是,依照笔者的亲身体验,与韩国总体社会发展相比,农业依然是韩国发展的软肋,并且渐渐成了韩国经济改革的拖累。这是中国在新农村建设中当引以为鉴的。
农业小国与劫富济农
韩国是昔日“亚洲四小龙”里重工业能力最强者,如今又以三星、LG等引领高端家电和信息产业潮流。与之相比,韩国农业现代化的成就显得逊色———政府虽在“新村建设”中出钱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推动农村电气化,改良土壤,推广高产水稻品种,发展农村工业等,但是从总体上看,由于受制于农业生产的规模和品种的影响,生产力提高有限。
就规模而言,韩国农民户均耕地约为20亩,没有超出小农经济。就品种而言,韩国主要农产品是水稻,为了提高水稻单产,韩国曾引进高产的统一稻,然而1980年的一场寒流摧毁了这种源于热带的水稻品种,随后农民继续种植抗寒能力较强、产量较低的水稻。如今韩国农业基本上还是传统耕种方式,和美国大规模生产小麦的农场不可同日而语。
既然如此,那么驱动中国官员纷纷跑去韩国考察的“新村建设”成就,就基本集中在农民收入提高这一块。表面上,韩国城乡收入差别较小,农民收入提高很快,但这个收入的提高,主要不是农业生产力提高的结果,而是得益于农产品的提价、严格的贸易保护和高额的政府补贴等。有关数据显示,韩国农产品的价格比国际农产品价格平均高2.85倍。韩国统计厅曾比较了34个国家的牛肉价格,其中以韩国价格最高。食用油价格,也是全球之冠。土豆、苹果、猪肉等其他农产品大部分也名列前茅。笔者的亲身体验是,一个西瓜100多元人民币,一袋20公斤大米将近500元人民币,一块100克的牛肉60多元人民币。这个价格的确令人震惊,远远高于中国的价格,也高于美国的价格。一般而言,农产品价格与国家的发达程度呈正相关,韩国农产品价格比中国的高一些可以理解,但比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还要高,就显得不正常了,须知韩国的人均国民收入只有美国的一半。昂贵的农产品价格,使农民得利了,但更多的民众则是受害者。这降低了人们的实际生活水平,以至有韩国人买得起车,但却吃不起肉的说法。
温室里的花朵
韩国农产品生产力低,缺乏国际竞争力,又要在国内市场上维持高价,其必然的结果就是对外实行严格的农产品贸易保护。韩国在农产品贸易上实行许可制和高关税制:只有当国内农产品不能满足需要时,农业部才发放进口许可证;而在韩国的进口农产品中,100%以上高关税的农产品多达142个。以韩国的主要农产品———水稻为例,韩国对水稻进口实行国家垄断,通过严格限制(几乎是禁止)水稻进口,维持国内的零售高价。同在亚洲,韩国大米的价格是泰国等大米的5~6倍以上,如果完全开放市场,韩国水稻生产将面临破产。
当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韩国也不能不逐步开放市场。韩国1995年大米进口总量仅相当于国内消费量的1%,到2004年增加到4%。目前,韩国对大麦、小麦、大豆、玉米的进口已基本上完全放开,因而相应的国内生产大幅度地减少。1999年韩国的大麦、大豆、玉米的播种面积分别比1975年减少了90%、68%和38%,小麦则基本上停止了生产。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2/2012-06-08/300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