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于志强
去年9月《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出台,中原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要求中原经济区要建成“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全国农业现代化先行区”, “全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
中原经济区建设将以“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为主要诉诸点,并力促农业和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河南省农业部门如何贯彻落实这一发展方略?
与此同时,得益于中原地区农业、农资核心地位,通过自身不断探索和丰富服务手段,逐步发展成为业内重要行业活动的中原肥料双交会,如何利用这一大形势的向好,拓展出更加开阔的空间?
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河南省土壤肥料站站长王俊忠。
中原经济区建设凸显农业地位过去的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河南省中原经济区建设起步之年。河南全省农业工作以“稳粮保供给”作为中心任务,粮食生产迈上新台阶:全年总产量1108.5亿斤,同比增产21.1亿斤。河南粮食产量实现连续8年增产、连续6年超过1000亿斤,并首次跨上1100亿斤台阶。
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河南省要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不仅要继续强化提价增收、补贴增收、务工增收,也要通过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必须尽快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
去年9月《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出台,中原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央要求中原经济区要建成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全国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全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要“持续探索走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强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基础作用,维护粮食安全、促进城乡繁荣”。这些部署和要求,凸显着河南农业特别是粮食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分量,昭示着农业和粮食在促进中原崛起、河南振兴中的重要地位。
中原经济区建设以“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为主要诉诸点的战略规划,将力促农业和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去年河南全省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800万亩左右,占家庭承包经营面积的18.77%。工业化、城镇化速度加快,同样会对主要农产品的生产提出更高要求。新型农业现代化概念的提出,除了继续突出保障粮食安全之外,还对农业生产的质量、效益、规模化、标准化、科技支撑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对领导方式和发展方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说,河南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政策环境更宽松,但对发展质量的要求更高了,对发展方式的要求更高了。
科技保障协调发展
在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过程当中,农业所受到的冲击也非常大。由于化肥、机械作业、灌溉、人工等费用的增加,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成本大幅增加,收益下降。农村人口外流在给经济增长与发展带来收益的同时,也给农业和农村发展带来了务农劳力缺乏的“农民荒”等一系列问题。关键农时缺人手、现代农业发展缺人才问题凸显。
在河南农业部门看来,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是河南省解决自身发展需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破解“三农”难题、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努力方向。新型农业现代化是一个过程,要做的主要工作是强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最大限度用现代工业装备现代农业,用现代的科技武装现代农业,用现代的组织和管理来经营现代农业,使农业的社会化度、商品化度大大提高。
据组委会领导介绍,2012年预计河南粮食总产量将稳定在1100亿斤左右,优质粮食比重提高至75%以上;棉花总产40万吨左右;油料总产520万吨左右;蔬菜面积稳定在2550万亩以上;水果面积685万亩;花卉面积180万亩左右;茶园面积200万亩;食用菌产量250万吨(鲜);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20万吨,名特优水产品养殖比例达40%以上;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以上;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2/2012-03-30/299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