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CSA”适合中国农业吗?


谈及CSA农场在中国的推广,石嫣认为CSA首先是一种营销模式,只要生产者与消费者这个链条建立起来,它就会很好地解决小农场的市场问题。营销流通渠道一旦建立,即使是边远山区或欠发达地区农村,若这些农产品就是这些市民所需要的,依然可以解决他们的有机农产品的问题。

大农业还是小农场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农业领域的国际竞争近年来已上升到以产业链为载体所形成的国家经济和区域经济层面。这种不见硝烟的“粮食战争”,进一步推动世界农业进入产业链竞争时代。

在国内,近年来,央企、外资、民营资本纷纷瞄准了大农业未来的发展,尤其是在农业产业链的构建上,既有沃尔玛的农超对接,也有日资在山东莱阳租地种粮,当然也有致力于打造“从田间到餐桌”全产业链的中粮集团。近日,国际著名投资家吉姆·罗杰斯更提出了,2012年只对农业乐观的观点,这无疑再次提振市场对农业领域投资的热情。一边是各地逐渐兴起的CSA农场,一边是资本觊觎的大农业“这块蛋糕”,在大农业和小农场之间,作为最终消费者的我们,应该选择哪一种模式?

西安首家CSA农场的负责人包东海在市场营销方面就遇到了始料未及的难题。“会种菜的农民太难找!”包东海说。他告诉记者,种菜其实是个技术活,现在真的很难找到一个农民“会”种菜,不用化肥、不用药、也不用激素,农民都说“不会种”,我们现在专门雇有4名技术员,尝试不上化肥,不打农药、激素的各种“土办法”,但是人力成本很高。

成本高必然导致菜价高。“有的客户拿到菜,看到满是虫眼,菜长得七拐八扭的很失望,觉得花了高价很不值,就要求退钱,如何留住客户是我们需要思索的一个问题。”包东海继续说,“而且,一下子预付一年的蔬菜费用,还要承担风险,大多数中国人对这种美国舶来品也多少有些不习惯。”随着CSA模式为越来越多人所认识,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周边的乡镇都在探索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CSA农场,从而发展当地经济,为农户增收创收提供新的途径。然而在不少农户对自家建立小规模CSA农场寄予极大期望的同时,不少业内人士也“泼起了冷水”。

在江苏启东当地的论坛上,不少网友也对CSA农场发生了浓厚兴趣,谋划着也能在当地开设一家以“回归自然”为主题的CSA农场。然而就有网友跟帖表示,这样的初衷和想法固然好,但在当地愿意以这样的方式种地的农户肯定是绝少数,因此在农户招募上首先就会遇到一定的困难。而另一位网友则表示,CSA农场的模式目前只能属于试验阶段,规模化、盈利化较难实现。

此外,还有一位网友提出,目前CSA农场模式主要是绿色为主题,而不是经济为主题,实际上最终成本高于普通价格(当然如果规模化以后可能会解决)。客户群主要面对那些对价格不太敏感的人群,但现实中,中国的大部分消费者还是以价格为主导,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度在其次,所以目前以多数人的收入水平来看,玩不起这个东西。再过几年,市场起来了,才可行。

针对这一问题,记者采访了一位名叫王丽君的农资经销商。她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CSA农场这种模式的确不错,但目前合理的方式还是小面积发展有机生态农业,如果全部铺开去搞,恐怕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

采访后记

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几乎每周都有类似于有机农夫集市这样的赶集活动举行,而这些集市活动的商户绝大多数是来自城市周边CSA农场的农场主。在去年12月一个寒冷的周六,记者来到北京有机农夫集市的一次活动现场,虽然室外温度在零度以下,却丝毫没有影响到室内如火如荼的农产品交易。尽管这些蔬菜、鸡蛋、牛奶、奶酪、果酱等的价格均高于超市,但依然吸引了不少崇尚生态、健康的都市人趋之若鹜。

然而,精细化、小规模的农业生产所带来的问题便是产量难以有大幅度的提高。在人均耕地面积有限的中国,这样的生产方式显然难以满足每一个人对“吃饱”的要求。与此同时,CSA农场所倡导的农民和消费者之间彼此承诺、互担风险的规则,在现阶段的中国能够将此一以贯之的人恐怕仍是少数。诚如西安CSA农场的负责人包东海所说,不少顾客看到满是虫眼,“卖相”不尽如人意的蔬菜时,难免流露出失望的神情,这就更难让他们坚持拿出比超市同类蔬菜更高的预付款坚持在CSA农场购买蔬菜了。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蔬菜 化肥 散养 农业生产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