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推广科学种田的农资人


王玉根在更新“冀州农民网”内容

□本报记者 杜晓枫

做农资人一定要有牺牲奉献精神———这就是王玉根这个为农民服务不辞辛劳的农资人的心声。

农资人要懂农业技术

记者日前来到王玉根的农技站。做农资的,农资店的店名却叫农技站?王玉根递给记者的名片上也分明写着:冀州市富农辣椒专业合作社、冀州市经济作物研究推广协会高级农艺师的称谓。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王玉根如此看重农艺师的“头衔”?

细细聊起来,记者方知王玉根痴迷农业技术的良苦用心。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一个偶然的机会当了多年村党支部书记的王玉根成了镇农技站的一名工作人员,为了方便乡亲们使用农资,就办了一个小小的农资店。一天,几个乡亲拿着玉米秸秆找到王玉根,说买的玉米种子有问题。由于王玉根不懂技术,就拿着秸秆去找专家。专家说这是玉米得了粗缩病,不是种子问题。这件事使他认识到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就下决心去学习。1987年的冬天,已过了不惑之年的王玉根走进了河北农业大学举办的培训班,开始从头学习农业知识。从这以后,王玉根勤奋学习农业技术的脚步一刻也没有停止,为了系统地学习,他还专门到河北省农广校学习了三年,并在63岁时获得高级农艺师称号。

把店变成科技大讲堂

经过多年苦读苦钻,王玉根终于成为“庄稼长势一脑清,庄稼病害一眼明,测土配方一把准,病虫防治一方灵”的远近闻名的农技专家。但他知道,光自己掌握农业知识还不够,要带领乡亲们一起走科学种田之路。为此,他把自己的农资店变成了科学种田的大讲堂:出黑板报,登技术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知识。对那些不识字的乡亲们,王玉根就用复写纸誊写下来,让他们带回请识字的人念着听。把农业知识制成光盘,给那些前来购买农资的乡亲看。后来有了打印机,王玉根创办《农友》科技简报30多期,在赶集人多时发放下去,先后发放2万多份;此外还举办培训班80多期,培训会员和农民1万余人次;开通服务热线,共接电话2万多人次;到田服务8000多次,广播200多次,出黑板报200多次。这些都提高了农民种田技术和市场意识。

目前,王玉根的科技知识普及已形成制度:关键环节主动入户到田,突出事件及时入户到田,技术咨询随时入户到田,并为父老乡亲解决技术难题近万项。

建协会引导农民致富

冀州市周村镇所在地,主要农作物为辣椒、棉花、果树等,为解决当地一家一户分散种植、规模小、信息闭塞和农业生产技术滞后及在市场上处于被动局面的实际情况,2006年,王玉根在组织科技示范户的基础上,开展科技进村入户示范活动,讲给农民听,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让农民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在干中增产收益。此后又以“冀州市经济作物研究推广协会”的形式把农民组织起来,使农民生产向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产业化方向发展,目前已发展会员近千人。

通过协会,王玉根向农民推荐了12项高产技术,并引进了高产抗病天鹰椒优良品种,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为调动农民学用科技的积极性,王玉根组织会员开展了高产技术擂台赛,根据配方施肥、科学用药、庄稼收成,确定高产状元,自掏腰包购买种子、化肥等奖励科技高产状元。今年他已是第二次组织擂台赛,该镇东安店村的村民郑振毫5亩棉花亩产都在700斤以上,比周围农户增产100多斤,获得了今年的高产状元,获得了高产棉花种的奖励。他高兴地说:“不要钱,不要物,白听老王讲技术,这样的协会靠得住!”

办网推行现代化服务

早在2007年,王玉根就投资6000元建立了“中国农作物视频网络服务站”,与全国有权威的农业专家联网,农民把受病虫危害的作物枝、叶、根、果拿到视频服务站摄像头下,专家根据判断,及时给出准确的诊断指导和防治措施,解决了农民的农作物 “诊病难、乱用药、投入高、效益低”的问题。同时农民通过与专家面对面交流,能够学习最先进、最实用、最新的农业技术,及时了解一些致富信息。当然这些服务对农民朋友全都是免费的。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玉米 种子 经济作物 辣椒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