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六十年风雨历程炼就农药精英


李缉超,任四川省化学工业研究设计院院长、董事长。

他主持了“三唑酮合成废液中回收利用三氮唑”等技术项目改造,每年创效益300余万元;主持“年产450吨螺灭杀工业生产技术”(用于杀灭钉螺防治吸血虫)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近10年来,销售收入过亿元,效益2000余万元。他主持“创制农药89-1”(硝虫硫磷)中试、工业实验,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技术发明一等奖;“高效、低毒、安全、创新杀虫剂硝虫硫磷产业化示范工程”,建成年产3000吨/年产业化示范装置,年产值1.5亿元,效益3000万元,通过国家发改委项目验收。

李钟华,任中化化工科学技术研究总院副院长。

她1998年在国家南方农药创制中心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始从事农药项目管理工作,先后参与了国家科技部“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大项目“国家南方农药创制中心建设”、“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大项目“新农药创制研究与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农药创制工程”的组织管理。

与此同时,她还主持或参与了9项课题/专题研究,主持了国际合作重点项目“新农药创制与开发”、中央级科研院所基础专项、社会公益性专项、科技平台项目等多项国家级项目。

屠豫钦,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

他的研究课题一直追踪国内最新的农业病虫害。小麦锈病全国大流行期间,他研究利用磷肥厂的副产氟硅酸制成具有内吸作用的防治小麦锈病的廉价药剂。他在培训全国杀虫脒生产厂的技术人员期间,还发明了采用一种简单易行的冷冻盐析法制备固态杀虫脒的方法和生产工艺。他研究开发的微量弥雾器和微量弥雾机,能够降低农药使用量达50%以上,并能降低用水量95%以上。

吴奎华,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

他近40年一直从事农药乳化剂、农药剂型、分析和农药合成等科研工作。曾任中国化工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农药学会理事、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上世纪60年代中期,成功解决了BL乳化剂凝聚和分解有机磷农药的技术关键;七五至八五期间,先后主持了数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国家星火计划项目;九五期间指导和参加了自选项目灭蝇胺、嘧啶胺的开发。其科研成果填补了国内农药品种的空白,并大量出口,取得了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曹素芸,原任贵州省化工研究院研究室主任、副总工程师、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她创制的仿生性新农药“杀虫双”、“杀虫单”,属中国自行创制的三个农药品种之一。她创制的“杀虫双”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和1982年化工部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杀虫单”水法原粉和氯化新工艺获1993年贵州科技进步二等奖。1984年为贵州省劳动模范、1985年为贵州省第六届人大代表。

李宗成,任沈阳化工研究院副院长,是南方农药创制中心办公室首席专家,科技部 “九五”、“十五”、“十一五”农药攻关办公室首席专家。

他自1973年独立承担研究课题,先后开发了甲霜灵等多个农药新品种,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得到国家和有关省市的嘉奖,其中:甲霜灵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氯嘧磺隆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苄嘧磺隆获沈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禾穗胺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上述品种已实现产业化生产。

他还主持创制了氟吗啉、烯肟菌酯这两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农药新品种。成家壮,任广州化工研究设计院副总工程师。

他长期从事农药研究工作,曾参与甲胺磷、乙酰甲胺磷研究开发,获全国科学大会奖;甲胺磷研究成果被全国农药企业广泛采用,并曾使之发展成为最大吨位的杀虫剂。他参与杀菌剂百菌清研究开发并获得成功,受到国家计委、科委、化工部、财政部的联合表彰。自1980年开始他跟踪国际上农药剂型水基化新技术,自主研究开发了一系列(30多个)水基性农药新剂型、新制剂。他主持了“农药水基性制剂的产业化开发”。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产业化 杀虫 品种 杀虫剂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