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打假何止【3·15】


□胡昂

依旧是冬去春来,又到了“3·15”这个特殊的日子。和每年一样,一到这个时候全国上下一片对假冒伪劣产品的喊打之声,在这喊打声里呼声最高的,怕是对假劣农资的讨伐。究其原因,是由于“三农”问题事关重大,是因为假农资横行乡里,也是因为假农资为害颇深。但作为农资行业中人,我们更深切地呼吁,农资产品的打假是一个需多方参与、长期坚持,是一个要靠逐步完善的制度和机制方能见效的事情,千万不要满足于每年一个“3·15”的突击行动。

假劣农资现在有多严重?不同地区、不同时段状况有所不同。但总估说起来,说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绝”、“层出不穷”恐不为过。最近听到基层农民这样的一个做法:每样化肥都买两三种不同品牌掺在一起用,即使里面有假货,经过掺用也能减少一些损失。与其说农民对假货采取的是一种听之任之的态度,不如说这是他们的无奈,是我们农资行业的耻辱。

假冒伪劣农资产品在化肥领域上更加明显,因为造假获利丰厚,因为在某种程度上化肥的真假是一本良心账。化肥施到田里,究竟含着多少有效养分,庄稼不会开口说话,只有土地知道。再加上一些地方土壤中肥料的过度施用和土壤的营养成分积累,只要撒到地里,哪袋肥料是假的谁都没办法知道了。

从直观上没有办法断定农资产品的真假,只能靠化验等科学手段;农民不知道品牌的真假,这就需要管理部门的把关。但认真地说,一些地方在这两方面做得并不尽如人意。年年打假,年年假货不少,而 “打真不打假”、“打大不打小”成了越来越为行业内人士诟病的话题。

要想把农资打假做好,需要作长期的努力。这种努力是多方面的,即包括管理部门的不间断的打假行动,也包括相关生产企业的举报和对农民消费者农资知识的普及。这种努力更多的是相关制度的建立。比如对于那些制假售假的不法分子,应该让其倾家荡产付出高额的代价;对于那些行政不作为甚至为了一己私利纵容假货泛滥的人,应该坚决清理出管理部门并绳之以法。这样的工作,并非一天两天能够做完的。

“3·15“过去了,但打假工作却不能完结,呼唤一个清洁、公正的市场,一个公平的市场环境,就需要所有人做出长期的努力。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化肥 土地 积累 制假售假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