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屯玉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侯云鹏刘新有
今后两三年内杂交玉米制种面积可能出现滑坡。如果说2007年、2008年是种子公司自觉调整和缩小规模的话,今后两三年则是农民不愿继续制种而造成制种面积下降。玉米种子产销形势将由近几年的供过于求的状态过渡到一个暂时平衡的阶段。
虽然2007、2008两年杂交玉米制种面积大幅减少,但2006年以来形成的库存积压并没有减少,产销形势仍然是供过于求。而且2006年以来积压的种子,到2009年以后大部分将不能作为种子使用。大量玉米种子转商将给一些公司带来巨大损失,从而影响其再生产能力。
“隔一年不制种,两年也用不完”
中国玉米杂交种生产经营在2006年形成积压顶峰,标志是种子积压量最多,生产面积历史最大。是一个历史分界岭。
2000年,华北及东北地区春天大旱,播种困难。秋季又遇早霜,发生冻害。屯玉公司在本县的制种田,仅收回三分之一的合格种子。灾害造成农民减收、公司减产,公司的投资无法收回,农民的损失也得不到合理补偿。2001年东华北地区玉米制种面积锐减,而西北地区玉米制种尚处于起步阶段。2001年秋季到2002年春季,各公司的库存销售一空。
从2003年,全国玉米制种快速向西北地区转移,到2006年达到顶峰。据资料显示,2006年全国杂交玉米制种面积达490万亩,产种16.2亿公斤,加上上年有效库存3亿公斤,2007年杂交玉米种子可供种量达到19.2亿公斤。业界有人这样形容:全国的玉米杂交种“隔一年不制种,两年也用不完”。
形成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盲目跟风。2001年的紧俏让很多公司和个人把玉米制种看成了“投资少、见效快”的暴利行业,盲目扩大面积的有之,非法胡制乱繁的有之,非法套购、抢购更是防不胜防。
二是惯性思维。2000年前玉米制种界有一个不成规律的规律,就是每隔3~5年必有一个紧俏年份,“不积压不赚钱”。殊不知,这一规律是东华北地区的一个气候规律,即每隔3~5年必有自然灾害,不是春旱就是秋涝,再不就是早霜。制种基地转移到西北后,这种由“老天爷”调节市场的概率已经很小。但大多数决策者仍循着这一惯性思维决策。
三是侥幸心理。玉米杂交种生产有明显的超前性,今年销售的种子,两年前就要安排亲本生产,每年生产计划安排在3月底前就要做好,4月底播种基本结束。而在销售市场,春播区到5月20日后才销售结束,夏播区要到6月20日后结束。一些公司不分析市场需求,不从自己的实力出发,一味扩大制种面积。一位从事玉米育种的老专家这样形容玉米制种生产经营状态:“押宝式的生产,做贼式的经营,掠夺式的育种。”
2007年,面对严重的积压形势,大部分公司大力压缩制种面积。据农业部有关部门统计分析,全国玉米制种面积压缩三分之一,实际播种面积为340万亩,产量在10亿公斤以上,还有库存积压7亿多公斤。2008年制种面积与2007年基本持平,今年当年产量仍是供大于求。虽然2007年、2008年连续两年减少了制种面积,但历史形成的积压并没有减少。
什么都涨价,就是玉米种子不涨价
近两年来大家议论最多的话题是涨价,燃油、农产品、农用生产资料、雇工工资、运输成本等都在涨价,在农用生产资料中,只有玉米种子价格不涨反降。
今年3月,据对29个玉米示范县的调查,玉米籽粒市场收购价平均为每公斤1.316元,是近年同期最高的年份。化肥与农药总体价格略有提高,化肥总体平均上涨l.07%,农药价格平均上涨l.8%。调查地区主要玉米品种种子价格平均每公斤9.42元,较2006年下降7.1%。其中,西南地区下降幅度最大,为34.9%,主要是四川示范县主要品种的种子价格下降幅度较大所致;东北春玉米区种子价格下降2.2%;西北地区下降3.6%;黄淮海夏玉米区略有上涨(0.22%)。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2/2008-12-02/292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