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在收获了第五个夏粮丰收后,全国增加粮食产量的生产能力规划正在加快推出。7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目标是使中国粮食自给率稳定在95%以上,2010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2020年达到10800亿斤以上。粮食安全的中长期规划是在中国土地资源、水资源短缺的背景下出台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徐小青指出,中长期来看,随着未来人口增长,估计增产1000亿斤能够基本满足需求。据发改委系统权威人士透露,《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正在抓紧编制。
中国粮食总产量连续5年增收,今年有望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水平不断提高,种业的发展、种子的改良和良种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而2020年实现增产1000亿斤粮食,种业要挑大梁。
中国种业发展成就
种子作为一个产业在中国发展时间较短,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种子才从指令性生产经营进行商业化改革,步入产业化发展的轨道。“九五”启动了种子工程,1999年和2000年相继实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和《种子法》。加入世贸组织后,对中国种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种业在10多年间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以《种子法》为核心,种子产业已形成了种质资源保护、品种审定、新品种保护、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种子标签真实性和转基因植物品种安全评价等基本制度,为种子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保障。200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市场监管的意见》,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指导种子产业发展的一部纲领性文件。
目前全国共有持证种子经营企业7500多家,种子零售商近18万家。其中,种子育繁销一体化、经营区域覆盖全国的企业有100多家,具有种子进出口权的企业70多家。各类股份制企业以及民营企业正成为中国种子市场的主力军。种子市场主体多元化和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促进了种业的竞争和发展。同时,品种权保护力度加大,品种已经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种业发展特点
产业化与商业化进程加快。中国种业的商业化进程已经不可逆转,特别是在杂交种子、转基因种子等领域。在研发创新方面,企业投入增加,自主研发能力增强,品种已经实现商业化运作;在生产经营方面,已经从体现政府行为的公益事业转变为商业行为;统一市场已经形成,在提高种子质量、扩大农民选择质优价廉品种的范围、繁荣种业市场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市值快速增加。市值已从2000年的250亿元增加到目前的500多亿元。玉米、水稻、转基因棉花、菜瓜花种子是种子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市场总量的近80%。据专家分析,中国种业市场潜在价值约为900亿元。中国农作物种子常年用量约100多亿公斤,杂交玉米、杂交水稻、蔬菜、转基因棉花种子商品供种率基本达到百分之百,常规农作物的商品种子供种率也大幅度提高。
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从三次评选的中国种业50强企业的经营额总量来看,2000年为30亿元左右,2004年70亿元左右,2006年接近100亿元。这些企业的市场占有率,2000年超过10%,2004年在28%左右,2006年占到水稻、玉米种子市场份额的50%以上。目前,前10家大型种子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接近全国市场份额的20%。
外资进入步伐加快。中国土地租赁价格低,劳动力资源丰富,种业市场潜力大,对外资种业有巨大的吸引力。10多年里,孟山都、杜邦先锋、先正达等均在中国设立了公司,农业部共发放外商投资种子经营许可证76个。
种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尽管中国种业近年来取得长足发展,但由于起步晚、产业化时间短,加上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不完善,产业发展还不能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仍面临严峻挑战。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2/2008-11-11/292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