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增产千亿斤粮 种业要挑大梁

零零社区网友  2008-11-11  互联网

据悉,在收获了第五个夏粮丰收后,全国增加粮食产量的生产能力规划正在加快推出。7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目标是使中国粮食自给率稳定在95%以上,2010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2020年达到10800亿斤以上。粮食安全的中长期规划是在中国土地资源、水资源短缺的背景下出台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徐小青指出,中长期来看,随着未来人口增长,估计增产1000亿斤能够基本满足需求。据发改委系统权威人士透露,《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正在抓紧编制。

中国粮食总产量连续5年增收,今年有望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水平不断提高,种业的发展、种子的改良和良种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而2020年实现增产1000亿斤粮食,种业要挑大梁。

中国种业发展成就

种子作为一个产业在中国发展时间较短,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种子才从指令性生产经营进行商业化改革,步入产业化发展的轨道。“九五”启动了种子工程,1999年和2000年相继实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和《种子法》。加入世贸组织后,对中国种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种业在10多年间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以《种子法》为核心,种子产业已形成了种质资源保护、品种审定、新品种保护、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种子标签真实性和转基因植物品种安全评价等基本制度,为种子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保障。200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市场监管的意见》,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指导种子产业发展的一部纲领性文件。

目前全国共有持证种子经营企业7500多家,种子零售商近18万家。其中,种子育繁销一体化、经营区域覆盖全国的企业有100多家,具有种子进出口权的企业70多家。各类股份制企业以及民营企业正成为中国种子市场的主力军。种子市场主体多元化和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促进了种业的竞争和发展。同时,品种权保护力度加大,品种已经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种业发展特点

产业化与商业化进程加快。中国种业的商业化进程已经不可逆转,特别是在杂交种子、转基因种子等领域。在研发创新方面,企业投入增加,自主研发能力增强,品种已经实现商业化运作;在生产经营方面,已经从体现政府行为的公益事业转变为商业行为;统一市场已经形成,在提高种子质量、扩大农民选择质优价廉品种的范围、繁荣种业市场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市值快速增加。市值已从2000年的250亿元增加到目前的500多亿元。玉米、水稻、转基因棉花、菜瓜花种子是种子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市场总量的近80%。据专家分析,中国种业市场潜在价值约为900亿元。中国农作物种子常年用量约100多亿公斤,杂交玉米、杂交水稻、蔬菜、转基因棉花种子商品供种率基本达到百分之百,常规农作物的商品种子供种率也大幅度提高。

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从三次评选的中国种业50强企业的经营额总量来看,2000年为30亿元左右,2004年70亿元左右,2006年接近100亿元。这些企业的市场占有率,2000年超过10%,2004年在28%左右,2006年占到水稻、玉米种子市场份额的50%以上。目前,前10家大型种子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接近全国市场份额的20%。

外资进入步伐加快。中国土地租赁价格低,劳动力资源丰富,种业市场潜力大,对外资种业有巨大的吸引力。10多年里,孟山都、杜邦先锋、先正达等均在中国设立了公司,农业部共发放外商投资种子经营许可证76个。

种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尽管中国种业近年来取得长足发展,但由于起步晚、产业化时间短,加上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不完善,产业发展还不能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仍面临严峻挑战。

种子管理存在职责定位不清、多头管理、职能交叉等问题,造成管理缺位、越位、不到位,监管不力影响种子管理的权威性和执法效率。一些地方种子市场还不规范,假劣种子时有出现,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安全隐患不可低估。

现阶段国家对新品种的研发投入较少,而且分散。对于一些已经具备了商业化育种基本条件的农作物,大多数企业的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比例仅为2%~3%,面向社会的公益性基础研究严重滞后,科研追求“短、平、快”项目。从应用研究看,由于投入少和育种资源分散,导致技术创新很难形成,科研上缺乏统一布局和资源的有效整合,育种项目多在低水平重复;项目缺乏明确目标,脱离生产实际需要;育繁推相互脱节,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低。

企业竞争力不强。从总体上看,种子企业“多、小、散”,开发新品种和承担市场风险的能力普遍脆弱,不正当竞争问题突出。种子企业在资源、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的积累有限,现阶段主要通过从科研机构购买品种权或依托科研机构的产品从事经营活动,这种状况在短期内还很难改观,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强。2006年,前10大企业的销售总额只有48亿元,仅相当于全球十强种子企业销售额的6%,只相当于孟山都一家销售额的22%。

行业组织不健全。中国种业行业组织大多挂靠在公共机构中,许多没有专职工作人员,没有独立完善的运行机制,缺乏强大的凝聚力。

种业发展趋势与展望

针对目前中国种业存在的问题,一要切实强化监管。按照《种子法》和国办《意见》要求,完善从中央到地方的种子专业执法体系,建立集中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体系;依法履行种子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管理等职责,不断提高种子依法行政的效能,提高质量检验、品种保护、转基因检测、信息发布等技术支持和服务能力;真正做到管理到位、责任到位、服务到位。

二要切实强化高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在种质资源开发利用、育种技术方法、新品种培育、转基因种子研发等方面加大研究力度,加快技术产业化,提高行业整体技术水平。

三要切实增强核心竞争力。引导和扶持一批有实力、有潜力的企业做强做大,提高核心竞争力。

四要切实发挥协会的中介作用。行业协会要在推动种子产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完善职能,积极维护行业利益,促进行业交流合作,推动行业自律。



http://farm.00-net.com/news/2/2008-11-11/292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