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化肥工业要在科学发展中谋得更大的进步———访原化工部计划司副司长曾宪坤


中国化肥工业的发展经历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辛的历史过程,化肥为中国农业发展、粮食安全提供了保障。回首改革开放30周年,改革开放为化肥工业飞速发展提供了巨大引擎,化肥工业发展也为改革开放提供了稳定的政治环境。化肥工业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究竟经历了一段怎样的历史?在这段历史中我们取得了哪些经验和教训?中国化肥工业如何在未来走得更好?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带着上述问题,本报记者专访了原化工部计划司副司长曾宪坤。曾副司长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从事中国化肥工业的规划设计工作,对中国化肥工业的发展具有非常深的感情。

中国化肥工业在改革开放中取得许多成绩,回顾这段历程,有三点体会:

取得成绩来之不易

中国化肥工业发展到现在,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来之不易。

中国目前氮肥、磷肥基本自给且能够出口,钾肥资源虽然很少,但我们已经满足了国内需求的30%。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因为中国化肥需求量太大,化肥的生产量和需求量都占到世界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面对如此大的化肥需求,我们一直在思考:化肥需求靠什么才能自给?化肥依存度多少才能够保证国家农业用肥安全?经过讨论与研究,大家一致认为,化肥的需求要靠自力更生来解决;化肥的依存度最低也要在70%~80%左右,这是一条安全线。化肥虽然是商品,但不是一般的商品,化肥是粮食的粮食,关系到国家的政治稳定。

中国化肥工业发展可以说经历了特殊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建国初,当时想通过进口解决化肥需求,但是没有那么多外汇,只能靠自己发展生产。第二阶段,到了20世纪70~80年代,中国外汇储备多了,国家各个相关部门和一些公司开始提出进口化肥要求。由于进口化肥质量好、养分高,比国产化肥更有优势。发改委、农业部等为了保证化肥安全,提倡进口;而化工部当时认为,应该既要进口又要发展中国的化肥工业。从现在看来,满足化肥需求还是需要靠国内自给。第三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规模小、技术落后、养分含量低,当时化肥工业处于投入高和产出低的阶段,效益出现问题。70~80年代,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发展化肥工业,当时化工部就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以农业为基础,为保证粮食安全而发展化肥工业。当时多条化肥生产设备已经从国外引进,是否继续生产成了矛盾。化工部果断抉择,即使效益不好也要搞。因为中国需求太多了,中国在国际上可谓是买什么,什么就涨价。因此,一要依靠自己,二要不能只看眼前效益。没有粮食就没有稳定的环境,没有稳定的环境,又谈何发展。从今天看,我们的化肥工业还是顶住了当时的各种压力,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给国家稳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发展具有前瞻性

中国化肥工业的发展一直走在农业需求前面,化肥工业的发展非常具有前瞻性。

1955年搞磷肥建设期间,中国农业土壤并不缺磷,但在国家发展规划“一五”期间(1953~1958年),化工部就提出要发展磷肥产业。当时氮肥产业发展占主导,但是化工部意识到,不能只靠一种肥料,“化肥要氮磷钾并举”。因此,从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在云南进行磷肥项目的建设,1965年第一个磷酸二铵磷肥厂投产。等到中国农业感到缺磷时,中国磷肥产业已经建立起来了,满足了当时的需求。1978年后,磷肥产业发展大打矿山之战。由于中国磷矿以胶磷矿为主,氧化镁含量高,加工磷铵比较困难,因此,化工部组织专家到美国、西班牙等考察了钾矿、磷矿、硫铁矿等,同时还考察了美国、瑞典矿山的开采与管理技术。通过考察我们发现,中国可以不按照美国的路子,而是根据中国自身条件发展磷肥生产。

1975年化工部开始青海格尔木20万吨钾肥建设项目,项目的实施促进了钾肥产业的发展,且为中国培养了大量人才,积累了一些技术。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化肥 磷肥 施肥 钾肥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