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全球变暖加速青藏冰川融解 可能激活古老病毒


  一位科学家曾从山上挖了一小块草皮带回研究所进行分析。让这位科学家没有想到的是,几年后他再到那地方去的时候,原本绿油油的一座山,竟变成了秃山,一点绿色也不剩了。“青藏高原集冰川、冻土、沙漠和湖泊‘四位于一体’,这在世界上非常罕见。青藏高原的生态,属于脆弱的冰冻圈结构,各个环节都是相互制约的,也都是非常敏感的。”刘时银说。在青藏高原上,一种地理形态的变化,很容易引起其他地理形态的相应变化,这也是青藏高原比较敏感和脆弱的一个原因。

  今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主题定为“冰川消融,后果堪忧”。因为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冰川和冰原融化的速度可能超过专家以前的预测。

  去年,冰川学家和古气候学家在美国《科学》杂志发表文章指出:衡量未来冰川消失的尺度将不再是千年,而是百年,甚至是十年。

  从水多到水少

  冰川加速消融,对当地人意味着冰湖洪水、泥石流等灾害。

  于良璞说:“这几年冰川消融比较快。融化形成了许多冰湖。以前可没有这么多。”

  这些冰湖对于下游村庄来说,无疑是头顶着雪水过日子。几十年来,喜马拉雅一带有12次冰湖溃决的先例。“近50年发生的灾害是以前的好几倍,融水在短时间会比较多,但长期会出现干旱的趋势。灾害增多,冰湖溃决。1990年代冰湖溃决比较大,当地交通断了半年。”施雅风院士说,“冰川消融后退,对河流水量的补给增加,对西北和青藏高原大部分干旱区的供水、灌溉、畜牧业发展都有利,几十年或者数百年以后,冰川很小或消失,这个作用就没有了。”

  2005年,绿色和平和中科院寒旱所在黄河源地区考察,拍摄到了阿尼玛卿山脚下的一个冰湖。这是由滑落的冰川与冰碛物阻塞河道形成的壅塞湖,大约横向5公里、纵向3公里。考察队离开后三个星期,这个不断扩大的新湖就发生了溃决,三百头牛羊被冲走,道路桥梁被毁,所幸无人伤亡。

  2007年5月,在对珠峰及黄河源地区进行3次实地考察后,绿色和平组织得出了如下结论:“珠峰高海拔地区是中国同期升温最显著的区域,由于气候变暖,迅速消融的青藏高原冰川会增加河流来水量,但几十年后就将转变为河流水位下降。这意味着中国西南部、尼泊尔和印度北部将面临水资源短缺,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环境灾难。”

  绿色和平呼吁,只有全世界采取行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冰川快速退缩的趋势才能得到缓解,这样才能使中国乃至亚洲数亿人口免受断水之忧。

  气候变化会带来很多不能预知的事情发生,如洪水、干旱、强对流天气等超乎寻常的气候变化。为此,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度和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姚檀栋等呼吁:“深入了解全球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环境变化的过程、程度、长期趋势、可能后果以及对其他地区可能产生的影响,已成为科学界必须回答的问题。”

  刘时银介绍,为查清近二三十年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冰川资源的变化情况,我国已开始第二次冰川资源调查。

  “激活”古老病毒

  在青藏高原冰川上,中国科学家已经用直径6厘米到10厘米的“钻头”打入冰层数百米深。在对取出的冰芯进行分析研究后,科学家惊奇地发现,在这片广袤的极端冰冷世界里,存在着许多鲜为人知的微生物。

  虽然从低温冰雪中分离微生物的工作已有很多,但对大陆高山冰川内层(尤其是具有较长历史的冰层)的微生物学的研究,近年来才引起科学家们的注意。

  姚檀栋以科学家的审慎,在自己的研究报告中介绍:冰川中的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放线菌、丝状真菌、酵母菌和藻类。其中一些病毒对人类健康具有潜在的危害性。

  姚檀栋的学生、从事微生物研究的张新芳博士向南方周末记者确认,通过检测,这些数百米之下的冰层样品中,确实有大小类似于病毒的颗粒存在。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病毒 气候 干旱 气候变化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