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全球变暖加速青藏冰川融解 可能激活古老病毒


  

  哈龙冰川冰舌末端位置对比图。

  作者:南方周末记者姚忆江

  青藏高原上的冰川,有“亚洲水塔”之称。但是在全球变暖的作用下,它们正在加速消融,由此将带来一系列的灾难——

  好像放了咒

  10月,天气逐渐寒冷,喜马拉雅冰川的探险者和科学考察人员纷纷离去。在海拔5100米、有着1200年历史的绒布寺里,38岁的喇嘛阿旺念扎却在担心。

  他在喜马拉雅冰川脚下的绒布寺修行了18年,是修行年份最长的喇嘛之一。近几年,他感到这个地区气候变化很明显。他对来访的绿色和平组织考察队成员钟峪说,冬天变得很暖和,让喜马拉雅地区出现了更多的疾病,如感冒、肺炎等;在四五年前,这些病是极少的。

  离寺庙不远的扎西宗乡普麦村,流过的绒布河变得有些捉摸不定。当地居民在小的时候,可以随便到河边去,因为大家都知道河水的规律性,什么季节水量大些,什么时候水量变小;而现在,家长要经常提醒孩子,不要到河边去。

  说到天气,37岁的妇女次仁说,“同以前比,夏天雨下得少了,夏天热,冬天也有些变暖了。以前,夏天的时候水比较清澈,现在水也变少、变脏了。以前1月、2月、3月的天气特别好,现在,一天的天气变化就会有三四次,这个好像是放了咒似的。”

  对于生活在绒布河沿岸的人们来说,没有了冰川,就等于没有了灌溉的水源。一些居民认为,冰川的融化,正在影响他们传统的生活方式。

  “对于长期野外登山者,良好的气候条件是保证安全的重要因素。以前拉萨降雨量小,而且一般在晚上,而现在降雨量大而多。在最适合登山的春季和秋季,气候没有像以前那样有规律性,好周期也比较短。”“老登山”于良璞说。

  担任过中国登山协会秘书长的于良璞,18次登上主峰,去青藏高原的次数已经数不清了。经常带着国内外登山爱好者来到这里。有时四五十人,少的时候也有十几人。每次登山,他最关注的是天气变化。

  年年登山的于良璞明显地感受到景观的变化。“几年前,在珠峰北侧5600米左右,看得到许多形态各异而且美丽的冰塔林,现在5700米才有。”

  敏感而脆弱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著名诗句。

  事实上,雄踞地球之巅的青藏高原不仅仅是黄河的源头,它也是长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恒河、印度河的源头,有数亿人的用水问题与之息息相关。青藏高原上的冰川,有“亚洲水塔”之称。

  我国冰川学研究的奠基者、中科院院士施雅风对记者说,“中国冰川80%以上位于青藏高原和它周围高山,目前有大小冰川46377条,总面积59425平方公里。由于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迅速增加,中国冰川以年均131平方公里的速度在缩小,预期到2050年左右,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冰川会消失。”

  冰川和冰原融化,是地球变暖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性的后果之一。

  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刘时银研究员说,“气候变暖导致寒潮、霜冻等冷性灾害减少或减弱,而使得干旱暖性灾害相应增加,同时有更多的极端高温日出现。降水方面的变化则易导致雪灾频发,暴雨、山洪等灾害增多。”刘是该所的冰冻圈与全球变化研究室副主任。

  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第三极”,这里没有多少温室气体排放,而遭受的影响却首当其冲。

  科学家发现,神秘而脆弱的青藏高原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并且具有超前性。也就是说,别的地方还没有变化时,那里已经有了反应。世界自然基金会因此将该地区确定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最优先地区。

  青藏高原的气候具有全球独一无二的特征:大气洁净、空气稀薄、气温低以及辐射强烈等,这些特征也决定了高原生态稀有、脆弱的特点。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病毒 气候 干旱 气候变化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