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业科技种植技术

浙江遂昌一根稻草串起一条生态产业链


  “春天种玉米,夏天种水稻,秸秆多得没地堆;以前就是一把火烧了,现在秸秆成了宝。”秋收之后,养田增肥,这段时间,遂昌10多个乡镇的田野先后穿上了“秸秆棉衣”,金灿灿一片。石练镇柳村65岁的“种田老把式”林火松编起了顺口溜:“粉碎稻秆养肥田,来年是个丰收年。”

  据遂昌县农业局统计,该县今年秸秆实际产量6.5万吨,截至目前,消化还田5.95万吨,利用率达91.54%,秸秆还田利用技术在遂昌全面推开。

  而在之前,因为“几乎毫无用处”,废秸秆不是焚烧,就是乱堆,前者破坏环境,后者影响村容。“秸秆变废为宝的大门打开后,路越走越宽,遂昌用一根稻草串起了一条生态产业链。”遂昌县农业局局长谢秋鸣说。

  这几天,在遂昌县三仁畲族乡百丈坑的家庭农场,两台秸秆粉碎机正忙着粉碎玉米秆。去年6月份,这50亩的果园成为农作物秸秆果园覆盖示范基地,粉碎秸秆覆盖在果树根部,不仅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还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猕猴桃产量比去年翻一番。农场主涂海军说:“这些‘宝贝’,足足节省了4万多元的肥料和除草钱。”

  经测算,采用秸秆还田,300公斤干稻草便能产生硅酸132公斤、氯化钾8-15公斤。遂昌县植物检疫站站长雷春松说:“原来用有机肥,一亩土地的成本是1000元。秸秆还田之后,只需要200元左右的有机肥。”

  秸秆的金贵,让石练镇柳村的村民喜在心里。为此,9月中旬,一台台全喂入式收割机在石练镇690余亩的稻谷间穿梭。收割的同时,便将秸秆彻底粉碎还田。遂昌县农机站站长张素娥说:“收割费成本节省三分之一,土地还吃上了‘营养餐’。”

  除了当肥料,北界镇村民还玩起了“稻草经济”。73岁的北界镇周村村民余炳华将稻草编成模型,一只“稻草牛”售价1万元,卖出了真牛价。现在,老余的稻草“钱途”越走越广。“这两只白鹤是温州客人预定的,这些马车、牧童、孙悟空等稻草模型都是刚接的订单。”余炳华说,“他们可都是农业体验观光园的稻草红人。”

  同样在三仁畲族乡坑口村的农业生态体验区,几十个稻草垛成为冬日里“长枪短炮”追逐的对象。“天一晴,来农家乐吃饭的人就多,大家都冲着这些草垛来消费。”农家乐业主盛建成笑着说,11月份已经接待十几批摄影爱好者。

  “秸秆综合利用,不仅减轻治水和治霾的压力,更增加了有机肥的来源和农户的副业收入,还点亮了乡村旅游。”谢秋鸣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玉米 果树 水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