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业科技种植技术

玉米四大主产区管理技术




    1.加强水分管理。

    目前西南地区春玉米已进入花粒期阶段,是玉米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时,玉米从抽雄到蜡熟需水量约占总需水量的45%左右,土壤水分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70%~80%,空气相对湿度为65%~90%,有利于开花授精和灌浆。

    夏玉米已进入穗期阶段是玉米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期,此阶段需水量约占总需水量的43.3%~51.2%,若干旱缺水,低于田间持水量的40%时,就会造成“卡脖旱”,使雌、雄穗不能正常发育,抽丝散粉延迟,授粉不良。应结合追肥进行补灌,使土壤水分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65%~80%为宜。

    2.适期追肥。

    目前,春玉米果穗的大小、粒数和行数均已定型,适时追施粒肥可以延长灌浆时间,增大粒积,扩大库容量,保证籽粒饱满,粒重增加,从而提高产量。粒肥应根据玉米长势、长相决定如吐丝期叶色渐淡的可追施,若施用过多会造成植株贪青晚熟,降低肥料利用率。粒肥一般每公顷可补追尿素75公斤,窝施植株根旁,或用磷酸二氢钾3.0~7.5公斤,加尿素7.5公斤对水750公斤,叶面喷施1~2次。

    夏玉米已进入穗期阶段,是玉米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期,此期应重施拔节肥和适时猛攻穗肥。夏播玉米应在全展叶6片、见展叶差3~4片时,亩用人畜粪尿800~1000公斤,尿素20公斤,距植株10~17厘米处挖窝深施,同时浅中耕培土盖窝。穗肥是指玉米雄穗抽出前的施肥,对果穗的大小、粒数和行数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猛攻穗肥应以氮肥为主,夏玉米施用量占总施肥量的30%,每亩用腐熟的堆肥或厩肥1000~1500公斤,尿素20~25公斤。

    3.人工防倒。

    西南地区已进入雨季,常发生大风暴雨天气易导致玉米发生倒伏,影响玉米生长和产量。现阶段可采取的技术措施有:

    (1)人工去雄。雄穗在植株高度中占到四分之一多,在抽雄扬花授粉后,除掉雄穗,可降低植株高度,既可减轻大风的危害和引起的倒伏,又可减少田间群体的荫蔽性增加透光,又有利于营养物质向穗部输送,增强籽粒灌浆速度和千粒重,达到防倒增产的目的。

    (2)培土防倒。培土可以促进地上基部茎节气生根的发育,增强植株抗根倒的能力,是防止玉米倒伏的有效措施之一。夏玉米可在拔节至封垄之前进行,中耕深度一般5~8厘米、净培土高度一般8~10厘米。

    (3)化控防倒。具有抑制生长作用的一些化学调控剂可抑制茎秆节间伸长控制玉米植株的高度,促进茎秆增粗,根系发达,增强抗倒伏能力。化控药剂的使用时期、浓度及喷施方式等一定要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要求进行,否则很容易出现药害,造成减产。

    (4)倒伏后的补救。对于已进入灌浆期而又倒伏的玉米田,因雌穗已发育,可不进行扶直,任其慢慢恢复生长,上部的绿色部分仍可进行光合作用,供给穗部灌浆,硬扶反而会造成伤根影响生长;对于刚抽出花丝尚未授粉的倒伏地块,应立即于雨后进行扶直,并培土。

    4.病虫防治。

    西南地区已进入雨季,田间容易形成高温、高湿的小气候,造成大、小斑病、纹枯病等病害的发生;同时还有玉米螟、黏虫等虫害发生,应注意勤查,一旦发现,及时防治。

    (1)主要病害防治措施:

    ①大斑病。发病初期,用50%的退菌特800倍液,或用65%的可湿性代森锌400~500倍液,或用50%的可湿性敌菌灵500倍液,喷雾2~3次。

    ②小斑病。清除病株残体,减少初期侵染病源。发病初期,用50%的退菌特800~1000倍液,或65%的可湿性代森锌400~500倍液,或50%的敌菌灵500倍液喷雾。

    ③纹枯病。发病初期,及时剥去感病叶鞘和病叶,切断蔓延“桥梁”,防止扩大为害。开沟排水,合理密植,降低田间湿度,减轻发病程度。病初期,用5%的井岗霉素1000~1500倍液,或25%的菌核净800~1000倍液,或50%的托布津、多菌灵、退菌特800~1000倍液,或65%的可湿性代森锌500倍液喷于发病部位。

    ④玉米穗腐病和粒腐病。注意虫害防治,减少伤口侵染的机会。玉米成熟后及时采收,充分晒干后入仓贮存。玉米抽穗期用25%敌力脱乳油2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重点喷果穗及下部茎叶。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植保技术 玉米 夏玉米 倒伏 出苗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