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业科技种植技术

小麦赤霉病防治策略及方法


 发生危害特点:

    小麦赤霉病主要发生在麦穗上,造成小麦穗子部分或全部腐烂。一般流行年份可引起5%-15%的产量损失,严重时甚至可导致小麦绝产。更为严重的是,受害的小麦籽粒往往含有多种真菌毒素,食用后可致人、畜中毒,如致癌、致畸及导致孕妇流产等,严重时可造成人、畜死亡。我国粮食标准规定,如果小麦中真菌毒素含量超过1mg/kg的限量标准,则不能食用。

    小麦赤霉病发生轻重程度主要取决于品种抗病性、菌源量和抽穗扬花期的天气条件等三个因素。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宁麦和扬麦品种系列比较抗病,而其它地区大面积种植的品种抗病性较差。而长江中下游、黄淮麦区由于稻-麦-玉米常年轮作,且大力推广秸秆还田,造成赤霉病常发区病原菌的大量积累和广泛分布。因此,如小麦抽穗扬花期遇有3天以上的连阴雨天气,赤霉病将会大流行。

    防治策略及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由于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显著,选育和利用抗性品种目前仍然是小麦赤霉病防治的重要措施。

    清除病残体。清除前茬作物秸秆,特别是小麦—玉米轮作田,一定要及早翻耕灭茬,将作物秸秆尽量埋入地下,这样可大大减少病菌的初侵染菌量源。

    加强预测预报。加大田间小麦苗情、生育进程与病虫情的监测调查工作,加强与气象部门联系,准确掌握小麦生育状况及天气情况。

    药剂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主动出击”的防治策略,把握小麦抽穗扬花期这一防治适期,实施“扬花一块,防治一块,全面用药防治”。当抽穗期高温天晴,边抽穗边扬花,如天气预报有连续阴雨,应抓住齐穗阶段用药;如抽穗期低温日照少,小麦先抽穗后开花,则在始花期(5%-10%植株开花)用药。用药后如遇连阴雨天气,要隔5-7天左右再用第二次药,提高防治效果。我国大部分麦区可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亩或70%甲基硫菌灵水分散粒70-100克/亩进行防治。对于病菌已经产生了抗药性,建议使用戊唑醇、咪鲜胺、氰烯菌酯等药剂与多菌灵混配或轮用。

 马忠华(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病虫防控实验室,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康振生(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病虫防控实验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植保技术 小麦 品种 小麦赤霉病 抗病性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