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麦主导品种
主推豫麦34、新麦18,周麦18、矮抗58,搭配豫麦49,济麦20,示范推广温麦19,周麦19等。
二、小麦主推技术
冬小麦氮肥后移延衰高产栽培技术、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小麦精少量播种技术,病虫综合防治技术。
三、播种技术要点
㈠精细整地,平衡施肥
秋作物收获后要及时耕翻整地,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大、中型拖拉机的作用,加深耕层,要求耕深20---25cm。整地质量达到“早、深、净、细、实、平”标准,为推广精量播种打好基础。
高产地块亩底施腐熟有机肥4—5方,51%“沃力”牌小麦配方肥30公斤或碳铵5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硫酸钾15公斤。中产地块亩底施腐熟有机肥3-4方,51%“沃力”牌小麦配方肥20公斤或碳铵4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硫酸钾15公斤。
㈡秸秆还田要点
提倡玉米秸秆直接还田。一般一亩秸秆还田2亩,且应争取尽早耕埋;秸秆还田墒情要好并适当增加底施氮、磷肥量;秸秆长度不超过10cm为宜。
㈢适期足墒下种,确保一播全苗
小麦适期播种可以充分利用冬前的热量资源,培育壮苗。小麦早播,麦苗生长迅速,容易旺长,甚至冬前拔节,越冬时易受冻害;小麦晚播,长势弱,麦苗抗寒力减弱,而且亩穗数少。根据我县麦播期间的气候条件和小麦生育特点,确定半冬性品种周麦16、周麦18、新麦18等适宜播期在10月7—15日,弱春性品种豫麦34、郑麦9023、郑农16等适宜播期为10月15-25日。在精细整地的基础上,要采取机播、精播耧播种。早中茬高产田,亩播量6—8公斤,晚茬亩播量8—10公斤,超过适期每推迟2天,增加播量0.5公斤,对粒大,千粒重高的品种和较粘重的土壤也可适当增加播量。
㈣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小麦播种期应以防治地下害虫、纹枯病、叶枯病、根腐病等土传、种传病害和生长前期麦田杂草为主。
⒈农业防治:深耕细耙,精细整地,消灭作物残茬及田边杂草,减少病虫基数;使用经高温堆沤的腐熟有机肥和“沃力”牌配方肥作底肥。
⒉化学防治:大力推广种子包衣技术,防治地下害虫,促进幼苗生长和预防土传、种传病虫害。
①根腐病发生区用2.5%适乐时悬浮剂100—200毫升加水1—2公斤拌100公斤种子防治,纹枯病重发区可选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160—200克加水10公斤拌种子100公斤防治。
②对小麦吸浆虫发生区及地下害虫重发区,可每亩用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2.0—2.5公斤或用相同有效成分乳油拌干细土,均匀撒于地表,撒后耕翻。
③对地下害虫一般发生区,应选用包衣种子或药剂拌种,药剂拌种可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50毫升或50%辛硫磷乳油100毫升加水5公斤拌麦种50公斤。
④麦田杂草出土高峰一般在麦播后15—20天,所以在小麦幼苗期(11月中、下旬)是化学防除杂草的最有利时期。于11月上中旬至12月上旬,以播娘蒿、荠菜、米瓦罐等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用75%苯磺隆干悬浮剂(盖阔、巨星)1—1.5克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以野燕麦、巨镰等禾本科杂草为主的麦田,亩用 6.9%骠马乳剂60—70毫升加水30公斤均匀喷雾。
三、冬前管理
㈠适时化学除草,小麦播后15—20天即小麦二叶后(11月中下旬)亩用15%噻磺隆可湿性粉剂10—15克或75%巨星干悬浮剂1—1.5克对水30公斤喷洒地面,防除杂草。
㈡中耕:11月底—12月上旬进行中耕,以增温保墒,促进根系生产,确保小麦安全越冬。
㈢浇好冬水:播种后至封冻前若无充 足降水,要坚持浇好冬水,一般在立冬至小雪期间较好冬水,浇后及时划锄保墒。
:魏凤梅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2/2008-9-4/217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