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浆虫防治
适用区域:黄淮以北小麦生产区。
小麦吸浆虫主要有红吸浆虫和黄吸浆虫,沿河平原低洼区以红吸浆虫为主,西北麦区以黄吸浆虫为主。
防治指标:土壤查虫时每取土样方(10×10×20厘米)有2头蛹,或灌浆期拨开麦垅一眼可见2~3头成虫时,应进行药剂防治。
蛹期(小麦抽穗期)防治:
1.每亩用5%毒死蜱粉剂,600~900克拌细土20~25公斤,顺麦垅均匀撒施。
2.每亩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200毫升,兑水1~2公斤,喷拌在20~25公斤的细土上,顺麦垅均匀撒施。
3.亩用40%辛硫磷乳油300毫升,兑水1~2公斤,喷在20公斤干土上,拌匀制成毒土撒施在地表。
注意:施药后应浇水,以提高防效。重发麦田应适当增加药量。
成虫期(小麦扬花至灌浆初期)补治:
每亩用40%辛硫磷乳油65毫升,或菊酯类药剂25毫升,兑水40~50公斤于傍晚喷雾,间隔2~3天,连喷2~3次。或每亩用80%敌敌畏乳油100~150毫升,兑水1~2公斤喷在20公斤麦糠或细砂土上,下午均匀撒入麦田。
麦叶蜂防治
适用区域:长江以北小麦生产区。
麦叶蜂以幼虫取食小麦等植物叶片,由叶尖和叶缘开始咬食,将叶片吃成缺刻状,严重时仅留下主脉。
防治指标:每平方米麦田有40头麦叶蜂幼虫时应及时防治。
防治方法:
1.合理耕作。种麦前深耕可把土中休眠幼虫翻出,使其不能正常化蛹而死亡。有条件地区实行水旱轮作,可减轻危害。
2.化学防治。麦叶蜂要掌握在幼虫3龄前(一般抽穗前后)施药。每亩用50%辛硫磷乳油30~50毫升,或2.5%溴氢菊酯乳油10~15毫升兑水45~50公斤喷雾。
条锈病防治
适用区域:冬小麦生产区。
小麦条锈病是适温喜湿、随气流远距离传播的病害,在雨量多、田间湿度大、结露、有雾的天气条件下容易发生。小麦品种间对条锈病的抗性差异较大。
防治指标:病叶率0.5~1%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降低田间湿度。
3.药剂防治。每亩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克,或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20~30克,兑水50公斤喷雾。
白粉病防治
适用区域:小麦生产区。
白粉病是全国性病害,在小麦各生育阶段均可发生,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危害叶鞘、茎秆和穗部。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采用正确的栽培措施可减轻发病。例如,施肥要合理,注意氮、磷、钾肥配合,适当增施磷、钾肥。南方麦区注意开沟排水,北方麦区适时浇水,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能力。根据品种特性和麦地的肥力水平合理密植等。此外,在自生麦苗能越夏的地区,应在小麦秋播前尽量清除田间和场院等处的自生麦苗,以减少秋苗期的菌源。
3.药剂防治。一般在孕穗末期至抽穗初期喷药效果最佳。在抽穗前每亩用20%粉锈宁乳剂50克或12.5%禾果利20~30克兑水60~70公斤喷雾,若发病重可在抽穗后再喷洒一次。
麦纹枯病防治
适用区域:小麦生产区。
纹枯病主要危害小麦茎秆基部和叶鞘,从苗期开始侵染,拔节后达到发病高峰。在小麦整个生育期均可危害,发生于植株茎基部,隐蔽性强,容易错过防治时期。出现枯株白穗时,施药已无效果。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2.药剂防治:
(1)播种前每亩用2.5%适乐时20毫升或2%立克秀10~15毫升加水0.5~1公斤拌麦种10公斤。
(2)在分蘖末期每亩选用12.5%禾果利20~30克,或15%粉锈宁100克加20%的井岗霉素25~50克,兑水45~75公斤对小麦茎基部进行喷洒,隔7~10天再喷洒一次,连喷2~3次。
(3)在小麦纹枯病发生较重的地区,每亩用5%井冈霉素100~150克,手动喷雾器兑水100~150公斤喷雾,亦可兑水300~450公斤泼浇。
叶枯病防治
适用区域:小麦生产区。
小麦赤霉病菌在抽穗开花时入侵危害小穗,抽穗扬花期的雨日、雨量和相对湿度是决定病害流行的重要因素。防治的最佳时期为抽穗扬花期。如果天气预报扬花期多雨高湿,就应抓紧在齐穗期用药,喷药次数根据天气预报和发病趋势而定。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2.药剂防治。每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75克,兑水50~75公斤喷雾。在小麦齐穗期喷施一次后,间隔5~7天再喷施一次,以确保防治效果。
根腐病防治
适用地区:小麦生产区。
小麦根腐病菌潜伏在种子内和土壤中,随病株残体可存活1年以上。小麦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以扬花后发病最重,具体表现为:根部产生褐色或黑色病斑,最后腐烂,病株表现出“假旱象”并出现“枯白穗”,然后成片干枯死亡。发生根腐病后,小麦一般减产20%~30%,严重的减产50%以上。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2/2008-4-16/216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