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拱棚,又称(冷棚)的栽培方法是指不用人工加温,全靠太阳光升温的方式,实质上是一种半促成栽培形式。塑料拱棚依其高度和跨度的不同分为小棚、中棚和大棚。小棚与中棚的区别不太明显,与大棚相比也难找出严格区别,一般将跨度为1-3米,棚高1米左右的称为小棚;跨度为4-6米,棚高1.5-1.7米左右的称为中棚;跨度在6米以上,棚高1.8米以上的称为大棚。
一、小、中拱棚栽培技术
小、中拱棚结构简单,搭盖方便,投资少,易管理,经济效益高。因此,在我国的草莓产区应用很广。
1、小棚结构:小棚是使用5-7厘米宽的竹片、直径1.5-3厘米粗的细竹竿或直径6-8毫米的钢筋弯成拱形棚架,外盖塑料膜而成。一般每隔0.5-1.0之间插一拱架,两侧和中间各设一道拉杆加固棚体.拱架入土15-30厘米,棚膜绷紧,膜两边用土压实,棚上用压膜线固定棚膜。夜间为保温防寒,可在其上覆盖草帘。东西向拱棚可在棚北侧加设1.5-2米高的风障。
2、中棚结构:建造中棚所用的材料有竹木、钢管或钢筋结构,也有钢竹混合结构的。根据拱架材料设1-3排立柱,也可不设立柱。中棚跨度为4-6米,长30-50米为宜。棚内每隔3-5米设一排立柱,立柱上端距棚面20厘米处用竹竿纵向连接,拱架由竹片、细竹竿或钢管弯成弧形,两端插入土中。
3、栽植方式:小、中供棚的规格灵活多样,但栽植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棚高0.4-0.5米,棚宽0.8-1.0米,棚内做成1个高畦,定植4行,株行距为15厘米×25厘米。
(2)棚高1米,棚宽2.3-2.5米,棚内做2个高畦,畦高15厘米.每畦定植4行,株行距15厘米×25厘米。
(3)棚高1.5米,棚宽4.6米,棚内做6个高垄,垄面宽0.6米,垄高25厘米。每垄栽2行,株行距10-15厘米×25-30厘米。
(4)棚高1.5-1.8米,棚宽5米,棚内做4个畦,畦高15厘米。每畦定植4-6行,株行距15-25厘米。
4、扣棚时间:从理论上讲,扣棚要在草莓自然低温条件下解除生理休眠之后进行。在北方气候条件下,多数草莓品种大约在12月中旬至1月上旬休眠期即已解除,因此,在此之后就可以扣棚保温。但鉴于此期外界气温太低,小、中拱棚保温效果差,所以一般延迟到2月中旬开始扣棚保温。
早春扣棚只能提早收获,但不能延长花芽分化时间,为了增加花芽分化质量和数量,延长花芽分化时间,需在晚秋扣棚。扣棚时间以当地气温为准,当气温隆到5℃时,应立即扣棚。沈阳地区可在10月中旬,保定和烟台可在10月下旬或11月上旬扣棚。
5、品种选择:在我国北方地区,可以选择休眠深、需冷量多的品种。在南方温暖地区可选择需冷量少的品种。在一棚内最好配置2个以上品种,以促进异花授粉,提高产量和品质。扣棚前草莓的育苗、栽植、植株管理、地膜覆盖等措施,可参考露地栽培技术。这里就不再重述了。
6、温度控制:早春扣棚初期,为防止秧苗徒长,促进植株健壮,在温度管理上,应适当低些。扣棚一周内,棚内温度只要不超过30℃,白天可只揭草帘,不放风,以促根系和地上部恢复生长。植株萌芽后,逐步打开棚两头的棚膜,放风降温,萌芽至显蕾期白天温度15-20℃,夜间6-8℃,开花结果期白天为20-25℃,夜间5-6℃。由于小拱棚空间小,棚内温度随外界气温的变化,易发生较大波动,温度变化剧烈。白天最好不要超过28℃,以防高温烧苗。随外界温度的提高,棚上草帘由晚揭早盖至早揭晚盖。到4月下旬的时候,外界温度已能满足草莓生长发育的需要,可加大放风量,适当打开南侧棚膜放底风,当棚温接近自然界温度时即可撤棚。
晚秋扣棚时,其温度管理有两个关健时期,一是刚扣棚,另一个是除棚之前。这两个时期主要是控制高温,白天棚内最高温度不得超过28℃,温度太高时可通过通风的办法来降温。入冬前如果棚内温度低于5℃,可在夜间加盖草帘保温。到11月份即使不通风,棚内最高温度也不高于28℃,白天只揭草帘,晚间盖草帘密闭保温。
第二年春天,当最高气温稳定在5℃以上时,可重复上年11月份的管理方法,。当棚内最高温度达30℃时要放风,控制在28℃左右。夜间即使不盖草帘也能保证在5℃以上时,可以除去草帘,当最低气温稳定在10℃以上时,可以考虑撤棚。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2/2008-2-28/216046.html